铁元素(iron)在人体中含量约为0.%[1],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而且是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2],在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元素缺乏(irondeficiency,ID)是指人体中正常稳定的铁代谢循环被破坏而造成没有足够可利用的铁的一种状态[3]。它是全球最普遍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流行率都很高[4]。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约有20亿人即全球人口的30%患有不同程度的铁元素缺乏症[5]。婴幼儿、孕妇、育龄妇女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最易患ID的人群[6,7]。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指由于铁元素缺乏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3],也是ID发展的最终阶段[8]。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9.6%,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的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9]。数据指出,贫血率较过去有所改善,但是贫血依然是我国居民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
铁剂和铁剂强化食品常被用来防治IDA。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补铁剂主要是以硫酸亚铁为代表的传统补铁剂,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亟待研发补铁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新型补铁剂。姜峻等[10]通过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浒苔多糖铁复合物的结构特征,表明多糖表面羟基作为供电子基团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以铁为中心的铁微粒表面螯合物,从而使得铁不再以游离形式存在。宋莎莎等[11]合成的乌鸡肽铁()Ⅱ螯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乌鸡肽铁()Ⅱ螯合物中Fe2+与NH2+以及-COO-以共价键方式结合,性质稳定。这些结构特征也是第三代大分子螯合物性质稳定、副作用小的原因。不仅如此,新型补铁剂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