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血宝胶囊治疗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1#

一、概述

慢性失血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其病因主要是机体慢性失血,如痔疮、胃十二脂肠溃疡、胃肠道肿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偏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铁补充不足以及妊娠、月经过多,均可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30%的人口存在贫血,且绝大部分为缺铁性贫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缺铁;在发达国家,约20%的育龄期妇女及40%的妊娠期妇女缺铁,其中约1/3患缺铁性贫血。新血宝胶囊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失血性贫血,疗效显著。本研究观察了新血宝胶囊治疗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疗效。

二、合作单位

医院内科。

三、试验方法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1~60岁;病程0.5~4.0年;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地中海贫血、铁幼粒细胞贫血、慢性病性贫血;胃溃疡进行性出血、感冒发热。采用抛硬币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21~60岁,平均(38.80±10.87)岁;病程0.5~4.0年,平均(1.83±0.89)年;原发病方面,月经增多29例,上消道出血13例,痔疮出血4例,晚期妊娠3例,原因不明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22~60岁,平均(39.27±10.96)岁;病程0.6~4.0年,平均(2.02±0.90)年;原发病方面,月经增多31例,上消道出血11例,痔疮出血5例,晚期妊娠1例,原因不明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四、试验结果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RBC、HB、MCV、MCH、MCHC水平变化比较(x珔±s)

五、结论

目前临床治疗贫血多首选西药铁剂治疗,简便且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因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使用受限,注射铁剂也有一些不良反应。苏兰菊等比较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常规剂量硫酸亚铁(0.9g/d)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

贫血的中医辨证属于血虚证范畴,虚者应补之,对于血的生成,中医认为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以肾、脾为主,这两脏为人体先天与后天之本。因此,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脾胃功能正常,血液易生;脾胃功能虚弱,化源不足,易致血虚,故补血剂常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新血宝胶囊以硫酸亚铁为主药,功专补血;辅以当归补血养血,鸡血藤加强当归补血活血之功;*芪、白术益气健脾,再用陈皮行气防滞,大枣养血安神,同为佐使药,全方具有补血益气、健脾胃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新血宝胶囊治疗慢性失血性贫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在治疗慢性失血性贫血方面更具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