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辗转二人转,解密东北二人转命运流变史 [复制链接]

1#
点击↑“新文化报”
  

据媒体报道,赵本山今年接连缺席三级文艺座谈会,东北二人转,再度陷入漩涡。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日前再度因批评赵本山二人转作品低俗而和*掀起争论。


  

姜昆在今年铁岭举行的二人转研讨会上说:“之前有人做过调查,在网络搜索二人转的视频,打开的条中,有2/3都跟*色有关。”


  

11月29日,《解放*报》刊发文章《文艺要传播正能量》,文章说:“二人转本是流传很广、以唱为主的民间文艺活动,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这几年,有些二人转团体几乎完全抛弃原有的艺术风格,改为以说社会上流行的荤段子为主,也不唱二人转的曲调了,而是掺杂流行歌曲,翻几个跟头,玩几个不伦不类的杂技动作。还有些相声、小品,没有主题思想,没有艺术品位,只有互相丑化、谩骂和调侃。”


  

这不是脏口二人转遭到第一次狙击。在二人转登堂入室,从田间地头进入城市,进入电视时代开始,非议从来不断。


  

在重庆活跃的长春二人转乐手大雨说:“剧场的上座率没有以前高了。二人转在外面演出的还有一些很糟糕的东西,不光是脏口,什么下流动作啥都有。现在人们欣赏水平提高了,那种演法很多人接受不了。即使接受,也会把二人转的形象抹黑。”


  

“我个人认为,今年各地春晚如果没有赵家班的人出现,二人转的形势应该到终结的时候了。”他忧心忡忡,“二人转很不乐观,基本上也就到这了。”


  

大雨所在的重庆,“二人转曾经很火,把单人搞笑挤得都没地方了。现在是单人搞笑为主,二人转市场小了。”他说。“现在唱二人转的,稍微有点想法的,都在琢磨另寻事做。”


  

大雨的师傅张涛号称“东北第一丑”,现在开饭店,还在接一些商演。早年费尽心血学的唱段,随着演出模式的改变,多年无用武之地,“我都快洗手不干了。二人转也就这样了,现在就是搞笑组合,二人转都脱轨了。传统二人转在长春,也就一些小地方能看到。”他说。


  

大雨在长春开了4年的二人转学校,生源萎缩严重,在今年9月出兑。


  

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院长罗成金说,“受市场冲击,那些所谓社会上的那些二人转的冲击……传统二人转确实处于危机中。”他说。


  

白城的二人转演员赵佳俊,进大安市剧团转正一年了,他选择进入体制获得部分保障。“市场不怎么好,老板们对演出很谨慎,演员放不开。以前多少有些荤口,现在不行了。但没有这个,老百姓就觉得不太搞笑。”他说,市场在萎缩,演员也在减少。但真正有实力的演员,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演员还是有市场的,浑水摸鱼的演员就要被淘汰了。他认为这种趋势今年比较明显,和近期二人转的争议有很大关系。


  

出身沈阳的年轻女学者吕慧敏认为,作为生长在东北的“土得掉渣儿”的艺术,二人转自诞生以来,虽屡遭遇波折,却以其亲民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东北人的喜爱,就像车轱辘菜一样在乡间的泥土之中踩不死、压不败,生生不息。


  

年,东北二人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北风剧场、刘老根大舞台也都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该保护的是什么,传统二人转?被打击的是什么?脏口、粉词?


  

回顾二人转近年历史,二人转屡次进城,屡次被驱逐、查禁。在雅俗之间,绿色和脏口之间,二人转的江湖从来不少风波。

查禁—改造—繁荣—转变二人转命运流变史

清末~日伪屡遭查禁

年查拿

这是清朝光绪年间,奉化县(今梨树县)编修的《奉化县志》中记载:“趼趼(即蹦蹦)之戏,淫亵之甚,男妇纵观,实为伤教,亦经知县钱(钱开震)先后查拿。”“蹦蹦”就是当年的二人转。

年禁止

八月十二日,奉天(沈阳)行*公署以戒恶惩淫为由,下令对小河沿、西门外之蹦蹦,“从严禁止,勿稍容纵”。这是最早的省级机关查禁蹦蹦的记录。同年八月十五日西安县(今辽源)知事公署布告“布告全境人民一体,蹦蹦戏一项,不做演出。”

年取缔

十月十八日,盛京日报载有:“(长春)新市场洛子园演唱洛子中带有蹦蹦一戏,过于淫荡,经警亭取缔,该园昨日倒闭。”

年禁止

年《安达县志》记录二人转被打压的历史,“乡民娱乐之事除正月间唱秧歌、跑旱船以外,尚有一种蹦蹦戏多在秋末冬初农暇之时,七八人或者十数人组成之,于各大车店或者乡村大户人家夜间开演,每一次出场大概二人。一则抹粉带花,身穿彩衣,乔装妇女,一则头戴毡帽、声调各异,杂以胡琴、檀板并各种乐器,亦颇入耳堪听,惟其行动冶荡、言词粗鄙甚,丑态百出,莫可名状。官府以其有伤风化,时加禁止。虽未净绝根除,然亦不如以前之盛也。”

年取缔

年五月,日伪当局再次发布取缔蹦蹦戏公告,伪*警大举搜捕蹦蹦艺人。

解放战争时期获“艺术”之名年受旗年,老艺人徐生带弟子进哈尔滨献艺,次年受赠“艺术先声”锦旗。其背景是新*权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始大规模调研和建构“民间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改造带来巨变

年改造

*务院发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戏曲改革改制、改人、改戏的三大任务。民间艺人自由的演出方式被打压,最后改造成宣传队和剧团的演出方式;艺人也多次进入“旧艺人训练班”学习,加强思想改造,自觉地把二人转当成教育农民的有力武器。


  

用姜昆的话说,当年改造后,国营二人转丢掉了“丑”,丢掉了“说”;现在的民间二人转丢掉了“旦”,丢掉了“唱”。


  

有学者认为,对二人转的改造最大损失在于主要由丑角承担的说口、使相等喜剧性表演几乎删消殆尽,在突出完美高大阶级英雄的样板戏模式中,二人转成了“严肃的歌舞”。

年改名

东北二人转旧称蹦蹦,新中国成立后戏曲“三改”强调了地方戏的作用,艺人们学习后一度称之为“地方戏”或“东北地方戏”。


  

辽宁二人转专家耿瑛回忆,年12月,当时的辽东省民间艺术团汇演时,蹦蹦艺人要求将蹦蹦改名,经讨论,决定将蹦蹦改称为二人转。年,很快在东北普及。


  

在今天,普遍把转手绢和舞彩绸扇看成是传统二人转的标志性绝活,但事实上,这两种招牌式表演都是在解放后的文艺会演中出现的,尤其前者,有老艺人回忆,甚至是为表现“轰隆隆的机器转得欢”的社会主义大工业生产而发明的。


  

二人转升级后,很多艺人进入国家或地方剧团,与清朝和民国时期朝不保夕的生活完全不同。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请著名二人转艺人程喜发去教课,二人转第一次走进了高等学府。

年结束男扮女装

女演员逐渐增多,结束男扮女装历史。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低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

年毛主席的好评

蔡兴林在中南海举行的庆祝建*四十周年的演出中,演唱的《王二姐思夫》和《大庆子》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喜爱和好评。


  

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吉林视察时,看了孙桂兰和王希安(原舒兰县老艺人)演出的二人转《劈关西》,还同演员合影。


  

“文革”前,在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的重视下,二人转艺人地位空前提高,东北三省均有二人转演员出任人民代表。在那个年代,红色二人转《江姐进山》、《雷锋参*》等曲目盛行一时。

改革开放后市场新生

改革开放后二人转艺术获得新生。从二人转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看,3/4以上的时间,艺人都处于社会最底层。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变化和文化体制改革,二人转舞台产生巨变。从传统二人转的式微到说口二人转的兴起,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传统二人转演出。


  

年东北二人转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经8年。

■附件:

二人转小帽《艺人翻身小调》

提起了地方戏啊,

不说也耳闻啊。

向大家来介绍,

我是一个做艺的人哪。

从小我的家贫寒哪,

走进了江湖门哪。

戏主们关了门啊,

拿着我们不当作人哪。

说什么叫做春哪,

说什么叫做粉哪。

越砢碜(指脏口、荤段子)越粉了啊,

他说是越过瘾哪。

东方出了太阳啊,

来了共产*啊。

穷人才翻了身哪,

又把这戏来唱啊。

万万也没有想到啊,

来了四人帮啊。

把我们唱戏的呀,

全都给咱撵下了乡啊。

有的进了工厂,

有的到了农庄啊。

硬逼我们唱戏的啊,

全都改了行啊。

白天我们把活干啊,

五谷不分杂粮啊。

到夜晚我睡在牛棚啊,

两眼泪汪汪啊。

说错了一句话啊,

高帽给戴上啊。

又敲锣又打鼓啊,

领着我们游四方啊。

春雷又一声响啊,

打倒了四人帮啊。

艺人们走上舞台啊,

又把这个戏来唱啊。

……

绿色二人转?杂耍二人转?

“二人转不转了;二人转不舞了,二人转不唱了,二人转不表演故事了”

——二人转研究者杨朴说。


  

在电视时代,二人转发展成不同的方向。


  

“第一种是传统二人转,吉林省的韩子平为代表的,有腔有调的;第二种就是赵本山那种,把二人转改革的。这是韩子平他们不认可的,恰恰红遍全国。”二人转乐手大雨说。

“韩子平那些老前辈唱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二人转。但赵本山把二人转带到娱乐式的二人调侃对口,以前老二人转的影子也有一点儿,不多。但全国人民认可的还是这个搞笑的二人转。东北纯粹的二人转,外地人不可能认可,就像咱们听豫剧、川剧,根本听不懂。”他说。


  

但很多人并不认为赵家班的演出是二人转。老观众与专家们认为,当前舞台上的二人转变得太大。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朴认为:“二人转不转了;二人转不舞了,二人转不唱了,二人转不表演故事了。现今的剧场二人转主要是以‘说口’为主和配以综艺性节目及杂耍构成。”


  

这,是市场的推动。“赵本山可能确实让二人转创新发展了,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二人转,可也把这个带偏了。大家认为二人转就这样了,其实我觉得……二人转并不绝对是本山老师所演绎的这些东西,他只能代表二人转的一部分。专业讲,‘唱’是首位,民间讲,‘说’是首位。在二人转的领域里,有点像分派似的。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梨树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丹丹说。


  

《二人转乡土美学论》作者田子馥表示,现在城市剧场的所谓“二人转”演出,早已背离东北二人转的传统,已经不是二人转,商品化有可能会毁掉二人转艺术。


  

但杨朴认为:“现代二人转出现了新的特征:样式的小品化,特点的综艺化,风格的多样化,品性的泛艺术化。现代二人转取代了传统二人转。”

这样的认识,是基于新中国成立后对二人转的变革走向精致化精雅化精确化的同时,已经失去了原先粗野、粗俗、粗鄙的民间化的文化品格。“解放后的二人转其实已经不是解放前的二人转了。”杨朴说。


  

年,绿色二人转在刘老根大舞台被发扬、推广。绿色二人转要求剔除演出中的脏口,减少低俗的荤口,改掉*段子。


  

年,辽宁省开展了“整治*色二人转等淫秽色情表演专项行动”。


  

年,长春的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演员人手一册“忌口手册”,要求大家“50句忌口一句不说”;和平大戏院总结了“脏口荤口26条”。


  

年,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刮起来,到今年,风波再起。


  

但对荤口、粉词,也有人有不同看法。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曾经表示,二人转“就是草根的力量……让我感动”。


  

黑龙江戏剧工作者振海认为,这些“荤段子”既带有“*”的味道,也有着大众俚语智慧的机敏和开玩笑的成分,可以为观众起到情绪宣泄、精神放松、活跃舞台的娱乐调剂作用。


  

他在一篇论文里写到,二人转经典剧目《西厢》、《蓝桥会》、《马寡妇开店》等等仍保留着性话题的主题与表演余地。据说川剧的老本《西厢》写得最真,也最*。很多人认为比王实甫的流传本好看。


  

翻检二人转传统剧本,虽经多年多方删减,性话题仍是主体。


  

从民俗原型考察二人转的起源,杨朴认为,一丑一旦二人转的“转”其基本意义是性爱。中国所有的曲艺、戏曲和戏剧样式中,唯有东北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表现着强烈醒目的性主题。粗粗拉拉,嗓门火爆,大胆率性,狂放无忌,二人转的艺术风格是粗俗和狂放。不必讳言二人转的粗鄙,因为粗鄙有它自身的文化意义。


  

他认为新型二人转是传统二人转的变形,苦水里泡大的二人转是“把苦难快乐化”的艺术,不能彻底否定。


  

“新型二人转现已演变为包含传统二人转、流行歌曲、单口相声、脱口秀、拉丁舞、绝活、杂技在内的综艺晚会,本身并非成熟的艺术形式,它还在发酵的状态,需要继续与其它艺术形式进行交融、碰撞。”他说。


  

对于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对二人转的批评,杨朴连续写了9篇博客反驳,他认为肖鹰的观点只是文化一元论的理念,要求文化都必须是主流意识形态或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而漠视、否定和排斥民间文化和俗文化。

如何抢救传统二人转?

“绿色的幽默,惊人的绝活,优美的唱腔,档次的‘高大上’。未来的市场,属于有底蕴,有知识,有真功夫的二人转演员。”——二人转乐手大雨说。


  

在辽宁省开原市,剧场里也是以小品、唱歌为主,穿插很少的二人转小帽,没有二人转正戏。开原市民张大威是传统二人转爱好者,特别喜欢《包公赔情》等悲情戏,他好久没去剧场了,觉得“那都是扯淡”。


  

“未来的二人转想占有全国的市场,我想表演方式是,绿色的幽默,惊人的绝活,优美的唱腔,档次的‘高大上’。未来的市场,属于有底蕴,有知识,有真功夫的二人转演员。”二人转乐手大雨说。


  

他的观点是:如果二人转想立足,北方可以回归到老二人转。未来的二人转要想立足的话,赵家班那种二人转应该改改名。


  

“中国二人转要回归,范围应该缩小到东北三省。但如果回归,二人转要走到最低谷。因为南方人听不懂,东北的年轻人也听不懂,能听得懂的至少应该在35岁以上或者40岁以上。真正愿意听二人转的主要是老年人,真正的传统二人转的空间越来越小。想往下延续,除非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我感觉这些老艺术家们还是很保守,放不开,老是咬着那套理论不放。”他说。


  

绿色、正戏,还是段子化、小品化,“二人转是大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无论如何,二人转已经回不到从前。


  

梨树二人转剧团两年前改制,还在坚守传统二人转。但转制后50人改成22人了,人员上受到很大冲击。“乐队当时就剩两个人了,你说还能演出吗?”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丹丹说。后来县里陆续给了些经费,保证了22个人的工资。“现在逐渐缓过来了,但也就是刚刚起步。”


  

官办的基层院团离不开*府的扶持。在市场和宣传任务之间,她认为纯市场化运作根本不可能存活。“刚生下来的孩子,刚会吃奶,你让他去蹽,去挣钱,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她说,“为什么开剧场有票房,老百姓愿意去那找乐儿,而不是上那受教育。”


  

“*府的剧团一年超过万营业额的都不可能。”但她认为市场还在,“一方面婚丧嫁娶有请的,对于纯民间的二人转民间草班子,俗称‘滚地包’,可能元就够了。但请专业院团,可能要两万,一般都是企业店庆、奠基、公路剪彩。我们院团出场,至少要1万元起价,但这类的商演邀请越来越少。”


  

近期,不少人问过赵丹丹,担心她们的命运。“有人问我是不是换个牌子、换个名儿啊,别叫二人转了。但我不会改,梨树二人转是原汁原味的二人转,这个牌子不会换,永远都不会倒。”


  

“梨树的二人转像少林武当,是名门正派。”赵丹丹说。


  

今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来到梨树,进行了民间文学文本数字化工程二人转手抄文本挖掘、抢救工作。几百年间流传、保留在东北民间梨树县的二人转手抄文本部,总计页被扫描、复制,包括古老的二人转文本《小两口串门》等一批文本。


  

“再不保护起来,老祖宗这点东西真就都没有了。”赵丹丹说。“大以前的东西都有,梨树正经是块宝呢。”


  

记者获悉,为保护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省大力扶持出版《吉林二人转集成》,已出版多部。


  

注:部分史料参考《正说东北二人转》、《二人转史论》、《戏谑与狂欢:新型二人转艺术特征论》等

订阅号:JL

每天给你好看的

精彩内容分享光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