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通州当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政治 [复制链接]

1#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20.html

11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北京市通州区以站位求定位、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求实效,努力当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生态“护林员”的情况。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区迎来了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形势孕育新气象。通州区纪委区监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站位求定位、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求实效,努力当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生态“护林员”。

主动融入,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站好位。通州区纪委区监委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副中心建设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积极推动中央、市委、区委有关副中心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令畅通。紧盯重点任务,对潞城棚户区改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等进行监督检查,先后制定了《严明纪律进一步加强对*府重点工程开展监察工作的意见》《通州区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强化纪律保障,加大对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控廉*风险。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潞城棚改一期6个村住宅天就完成了%签约,为行*办公区建设争取了时间;行*办公区二期拆迁工作仅用19天时间完成了11个村、9平方公里范围内住宅和大田%的签约率。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探索建立副中心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预警平台,以风险预警强化了相关部门的自我监督,以预警问题的留痕强化了区纪委的再监督。深化专项治理,针对副中心建设过程中执行决策迟缓、贯彻措施不实、推动工作不力等问题,加大问责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29件,对3个单位*委(*组)、33名*员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以铁的纪律保障和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廉洁高效推进。

突出关键,在同级监督中重创新、求突破。通州区纪委区监委把同级监督作为重要职责来抓,坚持变被动为主动,抓创新显特色,抓难点求突破,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协助式”监督常态化,协助区委构建了“清单明责、背书履责、机制督责、考核评责、结果追责”的*风廉*建设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分工负责、工作报告、检查考核、警示约谈五项制度,实现了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提醒式”监督动态化,在列席区委、区*府相关会议及参与“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活动时,对涉及“三重一大”、重要决策等进行廉*风险预警;及时了解领导班子成员分管范围内的重点工作情况,对照年度*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和责任清单,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促使班子成员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发函式”监督具体化,区纪委就监督执纪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从推动工作角度,向区委、区*府发送监督建议函。与此同时,还探索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向同级*委、*府发送监督建议函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向同级*委、*府发送监督建议函35封,并开展了两个专项巡察,切实把监督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抓早抓小,在践行“四种形态”中勇作为、重实效。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把纪律挺在前面,通州区纪委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让红脸出汗成常态。截至9月底,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人次,占处理总数的92.7%。集中开展信访举报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先后6次公开曝光典型案件25起、35人次,提高了群众对反腐败的获得感。做实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综合运用制作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片、开设“以案说纪”专栏、推动警示教育进入区委*校课堂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了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探索建立了对受*纪处分*员的回访关爱制度,唤醒*员意识和纪律观念,传递组织温暖。特别是对谈话函询中,如实说明情况且反映不实的予以采信并了结,已向*员干部本人发出《函询结果告知书》40份,既净化了*治生态,又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作者郑宇系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责编/李兵主编/高明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