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形体南方美材在广西历史上的广西铁力木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一、明清已降方志记载中的广西铁力木产区

(一)明代方志记载中的广西铁力木产区

广西现存的明代地方志有8部,分别为嘉靖十年刻本《广西通志》、万历二十七年刻本《广西通志》、嘉靖十七年刻本《南宁府志》、嘉靖四十三年刻本《南宁府志》、万历十五年刻本《宾州志》、明万历四年刻本《太平府志》、嘉靖《钦州志》、明崇祯十年刻本《廉州府志》。

除嘉靖十年刻本《广西通志》和嘉靖十七年刻本《南宁府志》未找到文本考证外,其余广西现存的明代地方志我们都进行了相关的考察,确认剩余的6部方志中都有铁力木的相关记载。

分别为:1、万历二十七年刻本《广西通志》,卷之四十二·物产载“木属,铁力木”,指出铁力木在明代已是广西较为重要的物产种类。而在另外五部方志中则为我们指出明代广西铁力木的具体产区,以及铁力木的一些特征、功用和得名原因。

2、嘉靖四十三年刻本《南宁府志》,地里志第三土产篇载“铁力,一名石盐,一名铁棱,可做栋梁。”

3、嘉靖《钦州志》,卷之二·食货物产,载“铁力,有长三、四丈,径三四尺者,色紫黑,坚重可克梁栋。凡木皆浮水,此独沉而不浮,产沿海诸山,有*林、青林二种。”

4、明万历四年刻本《太平府志》第贰卷食货篇载“铁棱,其木性坚重,经久,力量如铁,故名”

5、万历十五年刻本《宾州志》土产篇载“木之品,铁力”。

6、明崇祯十年刻本《廉州府志》,第四卷·食货志物产篇载“木属,铁力”。

由仅存的广西明代地方志,我们可以得知在明代,铁力木就是广西较为重要的一种物产,而在南宁府、钦州、太平府、宾州、廉州府都是铁力木的重要产区。

明代方志记载中的广西铁力木产区示意图

(二)清代方志记载中的广西铁力木产区

1、清代《广西通志》中记载的铁力木产区

对于清代方志,清代广西的几部省志,包括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广西通志》、清雍正十一年刻本《广西通志》、清嘉庆六年刻本《广西通志》都有铁力木相关的记载。

其中,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广西通志》有关铁力木的记载与明万历《广西通志》的记载相同,仅在卷之十六·财赋食货载“木属,铁力木”。

而雍正十一年刻本《广西通志》则记载较为详细,《通志》卷三十一载“梧州府……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文理坚致,藤容出。案峤南琐记谓铁力木仅可百余年,亦未足信。……南宁府,铁力木,各土州俱出,而永淳司中山者佳。……镇安府……铁力木各土州俱出。”

清嘉庆六年刻本《广西通志》有关铁力木的记载,在梧州府、南宁府、镇安府方面,沿用清雍正《广西通志》的记载,但在卷九十物产二中加记了“思恩府……铁力木,九土司出。”从清代《广西通志》来看,清代广西的铁力木产区主要在梧州府的藤县和容县、南宁府的各土州、镇安府的各土州和思恩府的九土司。

2、清代广西府、州、县志中记载的铁力木产区

以上仅是从清代《广西通志》的记载来看,那么清代广西具体的铁力木产区又是怎样的?或者说《广西通志》是否记载完全,清代广西是否还有其他的铁力木产区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翻查了清代广西的府、州、县志,共计30多部,地域基本涵盖了广西大部。

翻查的广西府、州、县志分别为:清光绪十八年刊本《镇安府志》、清嘉庆七年修、光绪六年补刊本《临桂县志》、清乾隆四十三年抄本《兴业县志(续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刊本《龙胜厅志》、清光绪十年刊本《平乐县志》、清光绪十六年刊本《富川县志》、清光绪二十年刊本《鬱林州志》、清道光六年修抄本《天河县志》、清光绪十七年刊本《百色厅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梧州府志》、清光绪十五年刊本《恭城县志》、清光绪三十四年刊本《藤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原修,光绪二十一年重刊本《马平县志》、清同治九年刊本《象州志》、清道光二十八年抄本《归顺直隶州志》、清光绪二十三年刊本《容县志》、清光绪六年刊本,《北流县志》、清光绪四年刊本《新宁州志》、清道光元年抄本《义宁县志》、道光十五年《平南县志》、道光十二年《博白县志》、道光六年《浔州府》、雍正十一年《灵山县志》、乾隆《梧州府志》、乾隆《重修北流县志》、嘉庆《北流县志》、嘉庆《武宣县志》等等。

其中,有铁力木相关记载的分别有:1、清光绪十八年刊本《镇安府志》卷十二·舆地志五·物产“铁力木各土州皆出(旧志)。谨案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稜,文理坚致,各州县皆出,归顺、镇边较多,土人名为杴木,凡木皆蠹蚀,惟此木不腐,《峤南琐记》谓木力仅可百余年,未足信也。”

2、清光绪二十年刊本《鬱林州志》卷四·舆地略四·物产“铁力木……今州中少矣。”

3、清光绪十七年刊本《百色厅志》卷三舆地·物产载“木品有铁力……”

4、乾隆《梧州府志》卷之三·舆地志三·物产“铁力,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文理坚致,峤南琐记谓铁力木仅可百年,殊不足信。”

5、清同治十二年刊本《梧州府志》卷三·舆地志三·物产载“铁梨即铁力一名石盐,一名铁稜,文理坚致,峤南琐记谓木力仅可百年,殊不足信。”

6、清光绪三十四年刊本《藤县志》卷之五·舆地志·物产“铁梨即铁力一名石盐,一名铁稜,文理坚致。”

7、清光绪二十三年刊本《容县志》卷之五·舆地志·物产上“铁力,俗名格木,色紫黑,性坚而重,理细,为南方美材。手镜蛮地,多产铁栗木,故人家治屋,咸以铁栗木为之。广州人多采之,制几案等器,通志名石盐亦名铁棱。”

8、清光绪六年刊本《北流县志》卷八·物产“格木,叶小如馀甘修伟强劲,小者合抱,大者数围,木理缜致,刷磨光泽可以鑑,坚重如石,蝤蝎不能啮,风雨不能剥,南方美材也。”“铁力木,南越笔记木理甚坚致,质初*,用之则黑。”

9、清光绪四年刊本《新宁州志》卷之二·食货志·物产“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

清代府、州、县志中记载的铁力木产区为镇安府各州县、梧州府、藤县、容县、北流县、鬱林州、新宁州、百色厅。与清代广西通志对照,仅补充了北流县、鬱林州两地。

(三)民国方志记载中的铁力木产区

民国时期,广西方志中有关于铁力木物产的记载亦有不少。我们详细的考察了大约四十部民国时期的广西县志,分别为: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贺县志》、民国廿三年《昭平县志》、民国十三年刊本《陆川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贵县志》、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榴江县志》、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平乐县志》、民国九年原刊《宁明州志》、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钟山县志》、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柳城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雒容县志》、民国九年铅印本《桂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信都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字重印本《岑溪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上林县志》、民国抄本《天河乡土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迁江县志》、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宜北县志》、民国三十五年铅印本《三江县志》、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田西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来宾县志》、民国三十一年油印本《凌云县志》、民国二十六年抄本《崇善县志》、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阳朔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隆安县志》、民国三十五年油印本《雷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融县志》、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邕宁县志》、民国五年铅印本《怀集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罗城县志》、民国十八年石印本《灵川县志》、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平南县鑑》、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同正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全县志》、民国二十二年《思恩县志》、民国三年《武宣县志》、民国二十三年《武宣县志》、民国《兴业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上林县志》等等。

其中,有关于铁力木物产记载的有:

1、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贵县志》卷十物产“櫪,梁志云即俗谓铁力木,生山谷中,非百年不能成材,前代以作梁柱,今人用制车轴,九怀里产。”

2、民国九年铅印本《桂平县志》卷一八物产下植物“格木,质坚如铁,长寿不枯,初生色红,久而转黑,境内旧寺庙与民间老屋多以为梁柱。今南岸白石、青峰等处多有产者,此木有两种,一曰油格,二曰络格,粤东名菠萝格,油格体滑,络格膚澁。”

3、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信都县志》第四编经济·产业“木之属,松木、杉木、格木……”

4、民国二十三年铅字重印本《岑溪县志》物产“木,铁力木”。

5、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邕宁县志》卷二·食货志六“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常绿乔木,干耸直。叶狭长而厚。目有光泽。花白而香。木理坚致。做黑褐色。制器具甚佳。吾邕古庙古屋,往往以之为栋梁桷子。今则砍伐殆尽。或云城南凌铁村。以此得名。”

6、民国五年铅印本《怀集县志》杂事志·物产“木类,铁力……”

7、民国《兴业县志》“格木,旧志一名铁材,色紫黑,质坚而重,为南方美材,尤以铁栗木为佳。邑人多用之以制几案等器,并用为祠宇之栋柱。”

从民国的地方志记载来看,广西的铁力木产区主要有贵县、桂平、信都、怀集(今属广东)、兴业、邕宁、岑溪。

二、广西古树名木——格木(铁力木)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数量

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第二次广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调查实现了“全区行*区域内农村和城市规划区的全覆盖,包括乡镇村屯四旁、市、县城市建设规划区,以及各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农场、集体林区范围内生产的树木。”

普查中,关于古树名木的划分和认定标准为:树龄在80年以上的可定为准古树,树龄在-年的为三级古树,树龄在-年的为二级古树,树龄在-年的为一级古树;名木的界定中,将人工栽培树龄在40年以上,树种属于格木的也纳入其中。

依据广西绿委办在此次普查结束之后,发布在《广西古树名木信息系统》上的数据,广西目前现存广西古树名木—格木(铁力木)株,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和桂南地区。全区共7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有格木古树名木的分布,分别为:南宁市的良庆区20株、邕宁区3株、武鸣34株、宾阳1株,共58株;梧州市的万秀区4株、藤县株、长州区2株、蒙山县3株、龙圩区株、岑溪市76株、苍梧县11株,共株;北海市的铁山港区6株、合浦县19株,共25株;防城港市的防城港区4株、上思县2株、东兴市1株,共7株;钦州市的钦北区20株、灵山县2株、浦北县72株,共94株、贵港市的港北区1株、平南县15株、桂平市69株,共85株;玉林市的容县株、陆川4株、博白21株,共株。

广西古树名木——格木区域分布表、图

序号

地市

分布数量(株)

主要区域及数量(株)

1

南宁

58

良庆区20、邕宁区3、武鸣34、宾阳1;

2

柳州

0

3

桂林

0

4

梧州

万秀区4、藤县、长州区2、蒙山县3、龙圩区、岑溪市76、苍梧县11;

5

北海

25

铁山港区6、合浦县19

6

防城港

7

防城港区4、上思县2、东兴市1;

7

钦州

94

钦北区20、灵山县2、浦北县72;

8

贵港

85

港北区1;平南县15、桂平市69;

9

玉林

容县、陆川4、博白21;

10

百色

0

11

贺州

0

12

河池

0

13

来宾

0

14

崇左

0

总计

资料来源:广西绿委办《广西古树名木信息系统》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