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副中心5年规划首次对接北三县北三县当通州 [复制链接]

1#
▲一座生机勃发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昨天(11月27日)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的

《财经》年会上——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每年保持千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目前初步梳理的重大项目有多个,投资总额多亿元。

论坛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表示,

未来五年是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将全面成型,现代产业体系将全面构建,主导功能将全面强化,区域协同将突破发展,城市品质将实现跨越提升。

▲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目前我们初步梳理了多个重大项目,多亿元的投资,每年都要保持千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曾赞荣介绍。

▲运河商务区效果图

同时他透露,近期国家即将出台《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在金融改革、自由贸易,跨境投资等领域给予更多的支持。

北京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副中心财富管理领域提出的27项前沿改革任务,正在加快落地。“我们也将推出更多的创新*策,为落户城市副中心的企业解决好用地、住房、人才落户、税收等各方面的问题。”

▲城市副中心规划图景

经过近几年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已有序拉开。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一大批重点工程紧锣密鼓推进。

▲北京学校

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民大学东校区、人大附中、北京小学等一批市级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导入。

▲医院通州院区

医院、医院等医疗机构通州院区陆续开诊,优质的公共资源不断向副中心聚集。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大运河万亩森林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提升了副中心的宜居水平,生态城市初具规模。

▲城市绿心三大建筑效果图

东关隧道、北环环隧、综合管廊及地下立体停车库已完成建设,成为北京首个涵盖城市交通与市*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项目。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万平米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启动建设,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站城一体”式交通枢纽综合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增效。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打造城市客厅

多渠道筹集建设*策性住房,多维度保障租赁型住房需求,完成单位集体租赁住房配租,并为高精尖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充分发挥住房对人才的支撑作用。

▲运河商务区效果图

作为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又多了两块重磅的“金字招牌”。

在“两区”先行先试*策的助推下,城市副中心正稳步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运河商务区纳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据了解

近期国家出台支持北京建设自由贸易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相关*策,其中《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在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建设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跨境金融等产业,在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一揽子*策措施。

城市副中心将以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开展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专营机构,成立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及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提出——

加强金融服务领域创新改革、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等改革措施,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将发挥*策集成优势,承接北京中心城区商务服务功能疏解,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开展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按照首都金融发展布局,北京城市副中心将重点承接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增值业务和金融改革开放的增量资源,重点立足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绿色金融示范先行区、智能金融港,推动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欢迎加入我们的“买房群”,添加“观澜助手”的

分享 转发
TOP
2#

未来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会是什么样子?

眼下,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正紧锣密鼓编制。该规划不但与国家和市级规划衔接,还首次与廊坊市及北三县等地的规划对接,推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航拍通州俯瞰五河交汇水路纵横。特约摄影马文晓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对接从源头上避免了各自为*、互不咬合的状况,共同绘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为何重视规划对接?

——推动实现一体化联动发展

11月20日,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的会议室里正举办一次紧张高效的对接会。城市副中心、廊坊市及北三县的规划编制团队齐聚一堂,迅速落实前一天北京市主要领导与河北**代表团座谈的精神。

自今年初,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起草以来,像这样的对接会已开过多次。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编制团队也以视频会议等方式,始终保持紧密联络。

五年规划,要勾画出地区发展的图景,将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行动纲领。规划对接为什么如此重要?

“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仅靠通州区的空间和资源承载力,恐怕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必须把廊坊市的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当作重要腹地,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展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的布局。”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局长张艳林说。

对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四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发布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协同发展规划》。“统一规划是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张艳林说,双方近年来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但在五年规划上的直接对接还属首次。“这次的对接真正把‘四统一’落到了实处,有利于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出实效。”

怎样与北三县对接?

——建立规划编制工作对接机制

规划对接并非“走过场”“拍脑袋”,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起稳定的长效机制。

在对接方式上,形式灵活多样,如座谈、研讨、考察、视频连线……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更是多方合力攻坚。在对接层级上,省市、区县、委办局等各层级均建立了对接。

共识在频繁的沟通中逐步建立。

就拿备受期盼的轨道交通平谷线(M22线)来说,其规划线路西起东大桥,向东至城市副中心,经河北省燕郊镇,终点在平谷区。地铁建设本就牵涉多方、耗资巨大,M22线又在京冀之间来回穿行,因此势必要多地紧密协同,才有可能在规划建设、投资模式、成本分担、利益分享、运营模式等环节达成一致。

一次次规划对接会,有力推动了这条轨道交通线的落地。今年4月,平谷线全线取得了近期实施规划方案批复,一项项前期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开门做规划。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和通州区联合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社会问卷调查工作,共收到近1.8万份有效问卷,其中有24.93%的人住在除通州区之外的京津冀都市圈。不少人热切表达了自己的期盼:在交通、医疗、产业等方面,希望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联络。

这些建议迅速送到了规划编制团队的案头,并得到了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借鉴吸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有什么亮点?

——目标是让多方都获益

“规划对接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要让多方共同获益——城市副中心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三县居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规划对接后,初步梳理出“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的重大项目清单,共多亿元投资。

——交通一体化。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使用;平谷线、京唐(滨)城际等轨道交通延伸至北三县;推动实现北运河互联互通;推进一批跨区域道路建设,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保障北三县群众快速通勤和出行便利。

——生态大保护。协同建设潮白河生态绿带,让群众共享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共同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善跨流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公共服务布局延伸。加强教育合作,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统筹布局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引导北京优质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推动跨区域实现职住平衡,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匹配融合。

——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共建产业园区项目,构建区域协同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与北三县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功能联动。

……

“一中心、一绿洲、四组团、四片区、多廊道、多节点”

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十四五”不仅在规划阶段实现对接,今后还将在实施阶段建立评估、落实环节加强对接,共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