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这些症状,小心缺铁性贫血 [复制链接]

1#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index.html
前阵子看到小久师姐,面容有些憔悴、疲惫,人也不如以前精神,在我印象中,她很美丽,而且每次见面都似容光焕发,带着春天般地微笑同我打招呼。有次下班正好碰见她,便聊起来。乏力其实将近1年,只是平常没有在意,最近1个月明显加重,自己想,可能春节前后事情比较多,有点累,过年也比较兴奋,假期难免再熬个夜。1月份单位做了体检,报告拿回来自己就扔在抽屉里,很久才想起,拿出来瞧一眼,发现血红蛋白90+(医学上是轻度贫血),意识到自己是贫血,不过距离体检已经1个月,赶紧再复查一下。结果,吓到自己,没想到血红蛋白竟然70+了(医学上是中度贫血),下降如此之快,心里有点慌。经过种种排查,最后考虑还是缺铁性贫血,贫血三项铁蛋白2+,考虑是缺铁导致的!后来回想,乏力这么久,自己没当回事,没有尽早检查,本来是轻度贫血,因为劳累没有保证足够的休息,导致贫血加重。她说,这次的事情给自己一个警醒,多关爱自己。回想在我们科的女性患者朋友们查出贫血的并不少见,青年、中年都有。贫血在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什么感觉,但持续贫血不好转就逐渐会出症状。问题来了——(一)贫血都有什么症状或表现?提不起精神,容易疲乏、困倦、头晕、耳鸣、心中不适、活动后心慌气短、面色不红润甚至苍白、眼睑白、手脚发凉等;舌炎口角炎、甚至缺铁性吞咽困难;头发干枯、脱发;皮肤干燥;指甲不光泽、脆薄易裂等;比较严重的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吃那些奇怪的非营养物质)。(二)贫血的原因及分类?主要是:丢失过多,包括急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红细胞生成减少(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等)。(三)这里我们聊聊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它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类贫血,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红细胞?血常规检验,通常分三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红细胞(erythrocytes,RBC)长这个样子,下面是对红细胞做的调查:红细胞的一生身份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血细胞

大小

样貌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为平均直径约7-8μm的双凹圆碟形

长相如甜甜圈形状,没有细胞核

为什么是红色含大量血红蛋白,因其含血红素,所以我们的血液是红色的诞生

每一分钟大约有1亿5千万个红细胞诞生于骨髓造血工厂(也有大致相同的红细胞老去),每隔5天释放一批,由白细胞哺育,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

使命是勤劳的小蜜蜂,专注于血红蛋白的载体工作,不断地给机体组织带来好东西(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废物(二氧化碳)生命周期天。筋疲力竭后回到最初的地方,被巨噬细胞吞噬。上面我们说,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是双凹圆碟形,维持正常形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红细胞需要从血浆摄取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ATP。所以,比如大量节食,无足够的热量摄取,会影响红细胞供能。如何判断贫血?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因为有的人血红蛋白虽正常,但通过其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也能发现贫血。正常情况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的血红蛋白是有区别的: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先来看看不贫血的血常规化验单(医院测试会有一定差异)再来看看贫血的血常规化验单:

红细胞大小改变

红细胞直径

正常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均

um

7-8

<6

>10

直径相差1倍以上

常见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

如巨幼细胞贫血

见于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贫等

贫血的严重程度划分标准

HGB血红蛋白浓度(g/L)

<30

30~59

60~90

>90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所以,上面的化验单,血红蛋白76g/L,已经到达中度贫血了。

血红蛋白是什么?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使血液呈红色。是由血红素与珠蛋白肽链结合形成,原卟啉与铁原子(Fe2+)组成了血红素。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材料。我们主要讲缺铁性贫血,但是此处提一下,叶酸和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辅酶物质,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时,DNA的合成障碍引起细胞核发育异常(红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会失去细胞核。不成熟的红细胞(幼稚细胞)仍然含有细胞核,或者体积比较大,因此叫巨幼细胞),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平日要注意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摄取。当然,红细胞生成还需要氨基酸、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由于红细胞可优先利用体内的氨基酸来合成血红蛋白,单纯缺乏蛋白质而发生的贫血较罕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成年人每天仅需要从食物中吸收1mg以补充排泄的铁,其余95%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衰老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铁可再利用)。如果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而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一句话,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血细胞,含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血红素与珠蛋白肽链结合形成,而血红素是由原卟啉与铁原子(Fe2+)组成。因此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材料。

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第一、首先针对病因治疗。①铁摄入不足情况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若不补充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因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特殊阶段。长期食物缺铁也会造成IDA。②吸收障碍情况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人群。因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③丢失过多情况见于各种失血(如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第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可能存在便秘、大便黑(铁与大肠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的情况。进食咖啡、乳类(如牛奶)、浓茶、柿子会妨碍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注意:铁剂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血色素正常后,不能立即停药,可小剂量补充。需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持续4-6个月,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防止贫血复发。第三、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脾主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太弱,化生气血的功能不足导致贫血。因此养好脾胃才是关键。治疗贫血,重在养脾,兼补以血肉有情之品。如果本身脾胃健运,即使是素食,也不会贫血。当前流行饮用牛奶,若大量饮用会阻碍铁的吸收,导致贫血。从中医来分析,牛奶属阴,易伤脾阳,影响脾阳健运。贫血建议结合中医药来治疗。简便的中成药比如当归补血口服液、生血宝合剂、益气维血胶囊等等。大枣、红糖、阿胶虽不含铁元素,但中医常用来补血。建议贫血的患者使用中医。第四、营养指导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鱼虾类、蛋类、深绿色蔬菜和豆类、薹(tái)菜(干)、紫菜、蘑菇(干)、芝麻酱、桑椹、青稞、红茶、榛蘑、扁豆、荠菜、腐竹、豆瓣酱、黑木耳等。都说植物性食物铁利用率低,但其实它们含有大量维生素C、叶酸等以及抗氧化物质,反而会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鲜枣、猕猴桃、苹果、樱桃、橙子、草莓;蔬菜中的红辣椒、青椒、西红柿等。贫血无小事。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做有温度的营养

参考:

西医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