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15/4449274.html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和(或)血红蛋白含量长期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常见三种类型:①缺铁性贫血:由血液损失过多或铁吸收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小,血红蛋白含量低。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大,血红蛋白含量高,白细胞及血小板亦有异常。③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由感染、药物、放疗等因素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抗贫血应明确贫血原因,根据贫血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补充治疗。
常用抗贫血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铁剂
形成血红蛋白,用于缺铁性贫血。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促进其吸收,高磷、高钙、鞣酸、四环素阻碍其吸收。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蔗糖铁、富马酸亚铁、山梨醇铁、琥珀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常见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呕吐等,也可发生便秘。
叶酸
转变为辅酶四氢叶酸,参与体内多种生化过程。常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补充治疗。维生素B12可促进叶酸的利用,合用效果更好。
维生素B12
促进四氢叶酸的利用和某些氨基酸的互变,维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的辅助治疗。
抗贫血药物疗效出现较快,但要使贫血各项指标达到正常,并使体内铁剂达到正常含量常需给药数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蛋*、瘦肉、鱼,含叶酸、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可促进治疗效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