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病学检验铁染色一节中,关于的判断,虽然差别不是太大,但不同的教材还是有不同的标准。具体如下:
1、高职检验人卫教材《血液学检验》第3版和第4版:
定义为:幼红细胞胞质内含铁颗粒≥6个,环绕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
2、本科人卫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以及《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第四版):
定义为:幼红细胞胞质内含铁颗粒≥5个,环绕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1/3以上。
3、红皮书《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列举了三个判断标准,分别为:
1)胞质中含有铁粒≥6粒,围绕核周排列成1/3圈以上者;
2)WHO标准,沉积于胞质铁粒≥10颗,环核周排列≥1/3者(但我们可以发现,此标准与上面WHO给出的标准并不一致,此处是一个疑惑):
3)IWGM-MDS(国际形态学工作组)标准,铁粒≥5颗,以任何形式比较有规则环绕胞核排列者。
在我们检验中,很多教材,甚至是权威资料,都会出现很多类似的这种陈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有一个统一而标准化的行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