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凯峰论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和国民监控 [复制链接]

1#

论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和国民监控的强化

——以东北为例

张凯峰

本文原刊《净月学刊》年第3期。感谢作者授权。

清末民初国家的权力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强化了对国民和社会的监控,通过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实现了对信息的控制,从而将个体的国民变成国家可以加以掌控、指导、征发、分配的对象,通过建立新式监狱,国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越轨者进行了规训,通过兴办新式学堂,国家对未来的合格公民进行了规训,通过建立新式警察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消防、卫生、文化活动的治理,将公共空间中发生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最后国家还要对过去通常自由生长的城市进行雄心勃勃的管控和规划,直接指导城市的发展。在这个从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的权力不是削弱了,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直接与每一个公民对话。

吉登斯在《民族-国家与暴力》和《现代性的后果》两部著作中,都阐述了一个重要概念——“监控”,即“在*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的指导。”他认为监控是现代性的四个制度性维度之一。传统国家监控的范围仅限于中央核心权力内部及其连带关系,很难深入到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民众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两种监控也很难联合起来。而当一个国家从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时候,国家对社会和公民的“监控”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清末民初中国开始由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这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同样印证了吉登斯所谓的“监控”的强化。在中国传统社会,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通过居住在地域性城市的官僚实施统治,但是“王权止于县*”,中央官僚统治权力从未直接深入到广阔的乡村社会和城市基层,而清末新*使这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对国民的身体的规训,以及对城市空间的管控和规划。本文拟通过对近代东北历史变迁的考察管窥这一宏伟的历史变迁。

一、作为公民控制的统计调查

国家要对国民的各种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加以监控,首先必须掌握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为此,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就成了民族国家建设必备的一项工作。如吉登斯所言,“监控可以是直接的(如福柯讨论过的许多例子,像监狱、学校以及露天工作场),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是间接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在清末新*的筹办过程中,光绪三十一年(年),清*府设考察*治馆,翌年十一月,又改考察*治馆为宪*编查馆。该馆下设统计局,主要任务是为筹备立宪提供统计资料,“研究国家之势力,人民之情况,察其消长进退之源,以为比较设施之准”。统计局设立以后,宪*编查馆又奏准各省设立调查局,中央各部院如民*部、度支部、陆*部、邮传部、农工商等部均设统计处。省以下之道府厅州县各衙门也相应添设统计处。各省、部院统计机构必须随时完成宪*编查馆下达的调查任务,并按时咨报该馆。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统计组织体系就建立起来。

自年统计局设立到年清王朝的覆亡,短短5年间,清*府以统计局为中枢,利用其建立的统计网络,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基本国势调查,包括民*部的户口调查、烟土烟民调查、商部的工商统计、矿*调查、铁路统计,邮传部的南、北洋轮船统计,法部的全国司法统计,陆*部的全国*事统计等等。

东北当局在新*中也非常重视统计调查工作。奉天的统计调查始于年12月设立的全省地方自治局,后来归并咨议局筹办处办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当局特设调查员养成会,遴选当地有一定学识的士绅加以培训,最后以成绩最优的人作为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当局还制定了调查纲要,共计三类十九款,编制了五十余种调查表,大项包括土地、气候、户口、生计、教育、*治、农工商矿、交通、民事、风俗等,责令调查员必须逐项调查填写,按旬呈报到咨议局。咨议局对调查表严格审查,逐件钩稽,存在谬误的要发还修改,以求妥善翔实。

这次调查从光绪三十三年(年)十月开始,至三十四年(年)六月结束。“呈到日记册表统五千九百五十件,每件多者至百余页,少者或十余页、数十页不等。此外附件如各地矿产标本、山川、建筑物、奇异物产、多数人聚集场等项之影片与各属全境地图,乡村屯堡分图、铁道、商埠详图共一百九十一件。”

吉林将*达桂光绪三十二年(年)就提议仿照日本在吉林进行统计调查,“大而*事、细而民物,靡不详为册籍,一览无遗。庶当事者得斟酌损益,用为改进之基础。”光绪三十三年,吉林省将*治考察局改为调查局,制定了试办调查的简章课程表、教授要旨,以及考察格式和填写法,要求下属部门进行调查,但是“应者寥寥,填注亦多不中程。”

后来徐世昌派人到京津等处购备考查所需装备,对各府厅州县的调查员加以培训,在调查局附设统计科为辅助机关,派译员至俄采择书报,随时译寄,搜集蒙事资料编以白话转译蒙文,以解决边疆地区的语言沟通问题,“调查之事,乃初有端绪矣。”

这种统计调查显示了国家对国民和社会、经济加强监控的强烈愿望。以奉天农业调查为例,仅派遣农业学生第一期调查,填报内容即包括:

当地最大地主之姓名及占有田亩之数量,农业主产物与农业副产物比例多少,雇农方式为何,工钱多少。自耕农与雇农之比例多少,长雇农每日作工多少钟点,每年约共作工多少钟点,零僱农每日作工多少钟点。田主之人口男女几人,堪任耕作者若干,田主所有田产若干,使役马牛驴骡之数,耕作畜力与人力比例多少,畜力以何种为多。年中农事之分配及耕作时日、间暇时日,耕地方法及耕地之器具名目及件数。

调查之地每亩价值几何。大宗农产物为何,每亩收获多少,销路如何,有无出口。土质如何(如沙土、粘土或半沙粘土,及表土深浅、土质颜色等类。另需采取土质数份,呈备考验),用水便利与否。小宗农产物如牧畜、果树、森林及农业制造物等之种类及其盛衰。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及平均温度,雨雪时间长短,分布于何节令,及全年雨量多少。通用农具之种类及其图说。是否用肥,通用大宗肥料何种,每亩用量并施肥料之方法及时期。播种日期需按节气前后多少日计及分量方法畦间株间之距离,发芽之日期并整齐与否,成育时之状况及生长时之天气,除苗除草中耕之回数,收获之方法及每亩收获量,搬运之方法及售卖之市场远近……

可见这种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统计调查已经达到了巨细靡遗的程度。这些详密的信息将个体的、地处僻远的农民变成国家可以加以掌控、指导、征发、分配的对象。

二、警*建设与社会控制

福柯认为,近代国家为了维持统治,将其制裁能力从公开使用暴力转变为渗透性地使用行*力量。为了行使这种权力,必须使它具备一种持久的、洞察一切的、无所不在的监视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警察。

但是这种社会控制的手段在清末维新以前的中国一直付之阙如。清代社会基层的治安管理制度主要依靠保甲制度和乡兵、团练制度。

保甲制度是通过户籍编制来实现社会统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越来越要求人员具有自由的流动性,要求削弱人稳定的地缘联系,传统的保甲制度越来越无能为力。“乡兵”是地方士绅自办的武装组织,“以本村之人,守护本村之地”,但又往往掌握在地主豪绅手中,不能代表国家的权威,反而成为国家权力向基层渗透的障碍。

年9月,清廷发布上谕,要各省组建“巡警*”。年8月,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习练的新*余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从而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警察部队。各省纷纷仿效直隶经验,废除保甲,办理警*,建立巡警机构,使晚清警*初具规模。

为统一全国警*领导,推进警*发展,年清*府设立巡警部(后改为民*部),作为管理全国警*建设的中央机构,徐世昌任巡警部尚书。根据《巡警部官制》,巡警部部署内部机构设五司十六科。其中,行*科“掌凡关于警卫、保安、风俗、交通及一切行*警察事项”;户籍科“掌审定稽查户口章程,管理各省地方户籍,报告户口统计。”检阅科“掌查阅报章书籍,如有违报律、出版律者随时检举,并管京外各报馆书坊一切事宜,会同商部、学部分别办理。”保安科“掌预防危害、保持公安、宣布应行告诫禁止之一切命令,并查禁奸民、棍徒结会拜盟、扶乩等事”;卫生科“掌考核医学堂之设置,卫生之考验、给凭,并洁道、检疫,计划及审定一切卫生保健章程”;工筑科掌“京城内外道路工程,均归计划,调查各省都会及商埠修路工程,并审订京外各警厅房屋式样与工厂、戏馆建筑之检查,凡公私营造皆隶之”;营业科“掌市中一切营业开张、申报、存案,并审定铺捐、车捐各项捐章及市场、绅董、公所办事章程,将来京城内外所设电灯、自来水、市街、铁路均归核准保护。”

巡警部下还设有京师习艺所,收取轻罪人犯并酌收贫民,“重在惩罪囚以工作,教贫匄以技能,俾生悔过迁善之心,皆有执业谋生之路”。教养局,收养贫民和工作人犯,令其学习工艺,并管理各粥厂和济善堂。消防队,专司消防救火事项。

可见,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公共危害的一种社会控制力量,清末新*中的警察扮演了多重社会角色,不仅要维护治安、指挥交通、防止犯罪、保护生命财产,还要负责消防抢险、工商管理、卫生防疫、媒体管制、城建规划。

在办理警*的各省当中,东三省成绩格外突出。宣统三年四月宪*编查馆“遵限考覈京外各衙门第三年第二届筹备宪*成绩”的总报告中说,东三省的巡警办理最优。这一方面是因为东三省所处的特殊边疆地理环境,如王家俭认为,“日俄战后,日伺於南,俄窥於北,东北岌岌可危。如非推广警*,安定地方,势必与强敌以更佳之藉口。”另一方面也因为几百年来清王朝对东北实行了严厉的封禁*策,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而清末弛禁后又有成千上万的关内移民涌入,社会控制的压力远非内地可比。大多数的东三省地方长官均对警务有深切的认识。诸如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赵尔巽、锡良;奉天省巡抚唐绍仪、程德全;吉林省巡抚陈昭常;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都是推行警*的积极人物。

在吉林,警*开办之后,盘踞当地的匪首常乐就擒伏法,“由是匪徒慴息,桴鼓不惊。前此杀人越货之事,至是乃绝无所闻。”省城(今吉林市)虽然毗邻松花江,但离江稍远一点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仍然难以补救。消防队“既具专长,水机又能及远,虽甚炽烈,应手扑灭”。此外,卫生队、工程队的成立也使“市尘之嚣秽,道路之崎岖”为之一变,“小民咸以为便”。

在东北新*倡导禁烟的过程中,巡警还要负责“查明吸烟之户,共有若干,每人每日吸量几何,……给与该户凭单一面造册,送交税捐局,以凭验单换给牌照收捐。其土膏各店按照部章亦应发给凭照,方准营业。其费分别上中下三则缴纳六元、四元、二元不等。每年更换一次,以应先由巡警局查明其成本若干,再由税捐局给照按则收费。”

在—年东北大鼠疫灾难中,警察与新成立的防疫部门一起,对疫区社会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吉林省公布的防疫检疫规则明确规定:所有进省路口均派巡警把守,遇有行人须送入就近检疫所观察5日;所有客栈每日须将住客姓名、来处、病否填报;戏园停演。另外还告诫民众稠集处最易传播疫菌,所以尽量不要参与集会。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规则具有强制性,若有抵制会依照警律“加重治罚”并处以罚金。在黑龙江,防疫会自成立后,便与巡警协同“按户清查,凡有房屋不洁之家,勒令即时打扫,以清污秽,并调查各户男女共有几人,有无染疫形迹,注册备查。”在铁岭,*府向当地民众发送多只“呼吸囊”,“勒令人民尽带呼吸囊”,出城入城都必须配戴,“由巡警随时稽查,如有不遵守者,即以违警论罪云”。榆树厅还在松花江区域的秀水甸子、五棵树一带临江处,设江河检验卡,由防疫局会同警察公所组织水上警察,验视行旅,防止鼠疫进一步流行。

由于各种提供住宿、娱乐的公共场所,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民国时期的东北当局对其管理特别严格,明令规定的法规繁多。

哈尔滨的《取缔客栈伙房章程》中规定:客栈伙房须各置有旅客登记循环簿二册,送由该管警察官署盖印后始行开用,每日须照式登记。自下午十钟由该管警察官署派警向各该店掌柜将两簿互相调换;其应登记项包括住客姓名、籍贯、碾碎、职业、旅行事由及目的地、来自何处或自何店移住、行李车辆牲畜件数;客栈伙房之房屋务须随时扫除清洁,厕所宜别男女并随时打扫洁净;每日午后十二点钟一律关门;禁止游娼招引客人及留客住宿,禁止旅客招致娼优到店住宿及侑酒弹唱,禁止旅客在店聚*,禁止旅客夜间高声歌唱及无故喧哗有扰他客安眠;遇有增减更换伙计、不服前条禁止者、旅客吸食鸦片烟者、携带妇人及幼童迹近诱拐者、孤身女客迹近逃亡者、入店行李无多渐见加增及任意挥霍者、外国人到店主住宿者、患有重病及传染病者、不携带行李货物无故出店五日内不知去向者、旅客去后有遗失物品者、旅客亏欠饭店各款持物品以抵偿者、旅客离店未携带行李货物遣人来领者、审知系未发觉之匪人或罪犯之在逃者,应报知该管警察官署;除旅客眷属人等外女男女不得同住一室。

《管理乐户妓女章程》规定:乐户、妓女也必须领有该管警察官署执照才能营业;开设乐户需报明开办者姓名、年龄、籍贯、开设地点、门牌号数、房间间数、妓女人数及其姓名、字号、乐户家族雇佣男女人数、姓名、籍贯;妓女则须登记姓名、年龄、籍贯、父母或抚养者监督者之姓名、籍贯、有无亲族夫家、因不得已而自愿为妓的事故、曾否在他处营业及营业若干年、居住之娼寮及地点,此外还得自备相片两张,一存备查,一贴许可执照背面;未满16岁者不得为妓;乐户之开设须由该管警察官署指定一定区域,并限制其数量;乐户歌唱之时间每日需在上午九时以后,下午十二时以前;乐户招待游客收取费用需按其等次分别开明一定价额,报明该管警察官署核准,并开单分贴各室易见之处;乐户不得逼勒妇女为妓,不得虐待妓女,妨害其身体之自由,不得设局讹诈游客之财物,不得强留游客并扣留其财物,不得容留妓女及雇佣以外之妇女,及招致流娼,不得接待未成年之游客,不得在门外路途招揽游客;乐户遇有形迹可疑者、审知为罪犯在逃者、暴病死亡者、横行滋扰妨害公安者、携带*械凶器及违禁物品者、互相斗殴者、欲为不法劝阻不服者、患传染病者、妓女潜行逃走者,须立即报告该管官署。

在《拟定取缔游戏场章程》中规定:戏法、魔术、赛马、抛球、音乐、歌会及其他一切类似的游戏场所,开设时,均需开具执事人姓名、年岁、籍贯、住址、艺技种类等报明该管区警察,转呈由厅发给营业许可证书方准营业,并且按月核算收捐;场内须分别座位等次,开明价目,标示周知,其傭役赏资须听客自便,不准额外多索,以免烦扰;场内不得以钱财为输赢,违者以*博论处;游戏场须于晚十一点钟关门,不得听客任意留连;场内不得男女混杂,不准争执口角。民国十年《拟定取缔说书茶社章程》的规定也与此类似。

可见,自从清末开办警*以来,公共环境的安全、消防、卫生、文化活动都成为国家治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国家还对妓女、行旅进行调查和监视,体现了国家对国民人身的监控。

三、监狱与人的改造

最能够展现近代民族国家对公民人身的控制和驯化的还是监狱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越轨者的规训。按照福柯的观点,18-19世纪发展起来的监狱体系并不是一种惩罚机构,而是被“设想为或被要求成为一种改造人的机构”,是一种“全面规训”的机构,“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身体训练、劳动能力、日常行为、道德态度、精神状况——负起全面责任。”“它可以不仅在一天之内,而且在连续的岁月里管制起床和睡觉、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吃饭的次数和时间,食品的质量和份额,劳动的性质和产品,祈祷的时间,语言的使用,甚至思想的使用。”最终“通过施加于人们肉体的精确压力来使他们变得驯顺和有用。”与之相应的就是,“刽子手这种痛苦的直接制造者被一个技术人员大*所取代。他们包括监狱看守、医生、牧师、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等。”

中国古代监狱的主要功能重在惩戒犯人,是实行威吓、惩治、报复、暴力的工具,也就是说古代监狱制度重在对囚犯身体的惩戒而轻于思想方面的教化与改造。德国传教士花之安这样记录自己关于中国监狱中的见闻:“高墙密禁,风气不通,窟室严扃,日光无睹,固已惨难言状,且地势潮湿,多聚蛟虫,土内藏骸,时形秽气,兼之犯人赭衣黑索,手足亦为拘挛,蓄发诟颜,身衣无从浣濯,以至污恶渐积,疠疫繁生,竟不免奄奄一息者。”

当传统的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的时候,当旧式的帝国开始学习近代民族国家如何对国民进行规训的时候,监狱改革便被提上议事日程。

光绪三十一年(年)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罪犯习艺所,以安置那些罪刑稍轻人员。罪犯习艺所管理严格,由专门的员役负责,出入需要请假。亲属探望犯人也有一定限制,犯人做工给予一定的工资,目的在于让服刑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艺,增强他们重新进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奉天省城罪犯罪犯习艺所中,犯人服装均为灰色,胸前镶白布一方,上书入监号数。领缘及背叉两处另以他色,别其刑期。黑为三十年者,*为二十年者,红为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者,白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者,绿为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者,蓝为六个月以下者。人在这里被简化为号码和色块,仅仅是待被改造的均一的坯料。

该习艺所将教诲作为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每逢周六日集合犯人到教诲堂听讲社会道德法律之浅理,并参照西方罪犯心理学,根据每个犯人的品性详加教诫。犯人有善可陈,有过可责,则随时集合“演说其功过之起原,及善恶之究竟,以能涤除其习惯,感触其脑筋为主。”刑期三年以上,年龄二十岁以下的,每天还要接受特别教诲,在教诲堂学习修身、习字、国文、算学等科目。

在原有旧式监狱、罪犯习艺所和监狱工场的基础上,东北当局开始筹办新式监狱。东北监狱改革“尤注重於教务。以工作教之技艺,以讲说化其气质,不但使之无缧絏之苦,直将成之为有业之民。”

新监之中,作业几无例外地成为服刑人每日所主要从事的活动。在奉天模范监狱中,犯人工种包括裁缝、织布、木工、印刷、编制席帽柳条箱包等。“除情实死罪人犯官犯,及未决重犯尚待质讯者不令工作外,其余人犯由该管狱官择授工作。不以刑名之区别定工作之种类。惟以适于犯人之性质及其他日生计为主。”可见这种劳动与惩罚罪行无关,只在于规训。

奉天监狱的教诲主要是借助宗教。民国时期的奉天第一监狱鼓励犯人信仰佛教或者基督教,认为犯人“虽宗教不同罪质性情教育职业不同,然改过迁善之心尚无不同”,应“随时随地加以劝导之、诱掖之,待之以宽和,训之以道德,使其向善之心油然自生。”据说在收监的一千五百余名犯人中,“信仰宗教痛改前非约有十分之二三,悔心向善不犯监狱法规者约有十分之三四。”

奉天还曾先后召集各个监狱的教诲师开会,议定采取佛教中的净土宗对犯人施行教诲,以祈祷的方式促使犯人激发天良改过迁善,而祈祷的时机最好选在犯人犯过受惩罚之后。

监狱的实践使国家掌握了对一切有碍社会秩序运行的公民进行规训的技术,很快推展到社会公共事业的许多方面。贫民习艺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徐世昌认为,“百年以前,东西各国之从事於救助行*者,略如我国粥厂、养济院之制,或定期施食,或设厂收养其后。游惰之民,专恃救助为生活。贫民日益众多,国家所设之救助机关较前增倍蓰尚不敷用。*治家知饱暖逸居之为害滋大,始幡然变计,改良救助方法,使从事於劳动工作。既力矫其游惰之性,又曲成其一技之长。”

光绪三十四年(年),徐世昌命令奉天民*司详拟章程,在省城设立贫民习艺所,专收无业贫民,“审查材质所宜,限年分科习艺。艺成出所。”该习艺所与罪犯习艺所非常相似。工种分建筑、皮革、缝纫、染功、织工、印刷、木工、铜铁八科,但想要学习哪个工种须由该所决定,“不得见异思迁,率请更改。”“艺徒勤惰工拙每月汇别一次,酌定赏罚。”奖赏包括记功和实物两种,惩罚包括禁止休假、做苦工、扣钱、送官惩办。

吉林于光绪三十四年(年)在巴尔虎门外青莲寺西偏所中设立贫民习艺所,分为建筑、缝纫、木工、铁工、革工、机织、制绳、筐筥八科。艺徒入所之后也同样是“就其性质所近,分科学习。”“兼设国文、习字、算术、体操四门,每日授课二小时,余则学习工艺。”

四、教育对人的规训

警察和监狱都是对越轨行为的监控,此外近代民族国家还必须对全体国民进行普遍的、日常性的规训。国民教育就是最重要的对全体国民进行规训的最有效手段。在近代中国的新式学堂中,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体育卫生都得到严格的训练。

体育是在清末兴办学堂时就开始了。当时,学堂课程中设体操科。民国建立后,于普通体操科之外,增设兵式体操,而且十分重视。

年,奉天省长公署训令各道尹、各学校,注重学生体育,并转发部定运动标准,要求各校参照执行。运动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心身各部位平均发育;历行锻炼主义,“务期学者有勇敢耐苦之习惯”;注重国技即中国武术,因其为中华民族精神所寄,且于锻炼身体有益;为避免运动过度而造成伤害,一方面应注意规律运动,以养成遵守秩序之习惯,一面又当规定进程、注意节制。

学生晨起要进行深呼吸及简单运动,课间休息时要作5-20分钟的间体操。入学时和每学期,学校都应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一是对学生心身发育情况作比较研究,一是及时发现患传染病和重病的学生,并严行淘汰。体育教员和其他职教员,应对学生的体育状况加强指导和监护。

卫生是保证学生学力及体格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造就强壮国民,使民族自强的根本办法,奉省对此十分重视。年省长公署于学校经费中增加卫生一项,要求各校均须添聘校医,校医负责检查学生身体及为全校人员治病;学生每于春初施种牛痘一次。后来,根据部颁卫生实施方案,奉省又增加了一些卫生措施,除了加强对学校的卫生管理之外,还包括对学生个人卫生实行监督。每日刷牙两次,饭前便后洗手,每星期洗一次澡;咳嗽喷嚏时,应以手巾庇护,以防传染他人;不用公共茶杯、手巾等;每日按时大便;保证八小时睡眠;除学校体育课程外,每日至少运动一小时;正餐外得用水果,须细嚼慢咽。

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和宣传。教授给学生生理卫生知识,用谈话、图表、幻灯、电影等手段,向学生灌输卫生常识。

训育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各学校均设训育主任一人(年在各校成立了训育委员会),负责决定训育方针、规定训育实施大纲和训育实施方法,指导学生各种活动,制定考查操行成绩标准和学生奖惩规则,审议学生重大奖惩,办理其他一些训育事项。

为达训育之目的,各学校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坚持“朝会”“、午会”“、周会”制度“。三会”或由校长、学监训话,宣布一些重要事项;或由学生共同唱校歌,以引起儿童爱校之心。举行仪式。每逢纪念日,集合全体学生举行相当之仪式。如:入学式、始业式、休业式、毕业式、庆祝式、欢迎式、欢送式、介绍式等,或唱国歌,或唱纪念歌,以激发学生互爱之情感。举行讲演会。或由本校职员,或聘校外之名人,如专门学者、实业家、医生等,发表德育之演说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行礼。每日到校及路遇教职员,或同学相见,皆宜行礼,以培养学生敬师爱友之品质。组织远足会。即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郊游,使其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陶冶其情趣。召开学生谈话会和家属恳谈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家属及时沟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行为的规训相当严格。学校制订严密的校规,从课上到课下,从教室到宿舍,从操场到饭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干涉辅导,对偶犯校规的学生实行辅导与感化,对屡犯校规的学生则严厉处罚,以训练学生自动遵守校规的习惯为主,培养其自觉性,力图使学生气质温顺,循规蹈矩。

学校制订严密的校规,从课上到课下,从教室到宿舍,从操场到饭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干涉辅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体育卫生、行为举止都得到严格的训练。

年颁布的《奏定各学堂管理通则》中规定:学生除假期外,每日自晚七点钟起至八点钟,自八点半钟起至九点半钟,为自习时刻。在此时刻内,学生务宜温习功课,不得擅离座位;;每日早六点半钟齐起,七点钟早餐,晚九点半钟自习室毕课,十点钟一律熄灯;每日晚五点钟后七点钟前为学生游息时刻,七点钟前必须回斋;寝室中,器具被褥,皆有一定置,每日由值日生检点外,并受检察官、监学官之查验。

学生在学堂中各个处所的行为举止都有不同规定:

在讲堂“上堂下堂,按讲堂坐位名次进退,由本日值日生率领前行;教员到堂时,听值日生口号,同时起立致敬,教员归坐后,同时坐下;讲堂坐位,皆按派定名次,无得搀越;讲堂上不得离位偶语,及带功课外一切书籍;闻上堂号音后,学生不得迟至三分钟后始上堂,教员不得迟至五分钟后始上堂;闻下堂号音时,教员行后,学生由本日值日生率领下堂,仍按名次行至自习室散。”

在自习室“无论何时,不得聚谈喧笑。”

在会食堂就餐应“闻号铃即至,勿得迟留,致令他人久待,食毕,徐退”,“不得高声笑语,致起嘈杂,且于卫生有碍。”

憩息室“为功课暇时息游之地,谈话笑语,俱无所禁,但不得喧呼戏谑,有伤学人行检”,“兼为饮茶之所,吸水旱烟者,亦限在此室内,阅报章与各种参考书者,亦听其便。”

盥洗室“为早起或饭后盥漱之所,室中务令清洁,起先后参差者,务各顺次,不得搀越竞夺。”

储藏室“以藏各科参考图书、器具及学生自带箱箧等物,夜间锁固,严禁持火入内,凡学生欲入储藏室取物者,先告监学同往,或监学派人监视,不得一人私令取钥。”

厕室“凡学堂上下人等,不得任意在空地作践,以免污秽生疾。”

……

由此,学生在学堂中的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处所的行为都有了规范。他们必须按照规范去做,否则会有相应的惩罚等着他们。按照违规程度的不同,惩罚分为三种:记过、禁假、出堂。

功课不勤;小有犯规;对教员失礼;与同学交恶;请假外出逾期不归;詈骂役夫人等者,以记过论处。

志气昏颓,功课潦草塞责;于各处犯规,不服训诲;对教员傲惰,不服训诲;詈骂同学,好勇斗狠;请假外出后在外滋事者,以禁假论处,三或五或十日不准出学堂一步。

嬉玩功课,藉端侮辱教员,屡戒不悛;性情骄纵,行为悖谬,不堪教训;行事有伤学堂声名;犯禁假之惩罚数次不悛者,以出堂论处,由监督在讲堂对众学生宣其罪过,斥出本堂。

当然,除了惩罚之外,根据学生表现的优异程度也有相应的奖励。奖励分为三等:语言奖励、名誉奖励、实物奖励。

各门功课皆及格;对教员无失礼,在各处无犯规条事;对同学敬让,无猜忌交恶;于例假外,无多请假者,予以语言奖励,由监督、教员温语奖励或特班传见。

各学科中有一科出色;温习功课格外勤奋;恪守规条,并能匡正同学;立志坚定,不为外物所诱;用功勤苦,骤见进境者,予以名誉奖励,在讲堂中的座位提前,或者将评语送学务处并传阅其他学堂,或者由监督特别招待。

各学科中有二三科以上出色;能就各科研究学理;品行最优,为众人推服;数次获得名誉奖励者,予以实物奖励,奖品为图书、文具或各学科应用器物。

学校如同现代化的工厂,中小学生则被看作是坯料,在学校里从身体上、思想上、行为举止上都得到规训,最终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是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

五、国家对城市的规划

前面讲到警*的时候,已经提到近代国家通过警察对城市空间进行管理,但那只是对既有的城市空间中的秩序进行规范。近代国家并不满足于此,它还要对过去通常自由生长的城市进行雄心勃勃的管控和规划。

年以前,东北城市中除了由俄国人建设的大连和哈尔滨有近似于市府的机构外,其它城市尚无任何形式的城市管理机关。在“自行开埠”的运动中,为了建设和管理好商埠地,在赵尔巽等人的具体组织下,从年起,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在预期开放的东北各城市相继成立了开埠局、交涉局、税关、海关等名目繁多的城市管理机构。其中,商埠局(开埠局)内设清丈课、税务征收课、埠*建设课(筹办司法警察、交通道路和市场公园的规划)、工程课(市*工程设计)等近代意义的职能部门。

随着20年代东北各城市的市*近代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商埠地与老城区之间的空间物质差别日趋缩小,至20年代末,东北各城市都感到已没有必要继续将商埠地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单独的行*区域,于是在年底或年初,东北城市的商埠地分别取消了原有的独立建制,归入市*公所统一领导下的市*建制中。

20年代,东北各城市纷纷建立正规的市*领导机关——市*公所。年8月4日奉天市*公所正式成立。市长(总办)由奉天电灯厂长曾有翼兼任。这是近代东北城市建立的第一个正规市*机关。继奉天成立市*机关后,吉林市、营口市、安东市、洮南等城市亦陆续于年9月11日、年11月1日、年6月、年5月22日成立了市*机关。至年,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都组建了市*公所。

发展城市公用事业,辟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务。奉天市*公所下设工程课、事业课,其中工程课统管市区规划、道路、桥梁、沟渠、自来水、土木工程及公园、道路树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奉天市*公所创立汽车公司,开办市内汽车客运;在“大、小北边门外和新开河北岸开辟公园”,以方便市民休闲游览;哈尔滨市*所“翻修马路”,开放道里公园;安东市*所集资“勘修桥梁”;长春市*局“添置电力水车,在街上洒水”;“铁岭整顿电话”;营口成立阅报社;“辽阳扩建公园,添置喷水池”;吉林市市*公所分三期工程建设市中心通往龙潭山和江南风景区道路;“延吉市*筹备处拓展公园,开设图书馆”。

哈尔滨的《管理道路章程》中这样规定,因建筑或改修房屋凡竹木瓦土石薪炭等类及其他粗重之物均不得堆置于道路,如不得已暂停道旁者亦不碍交通为限,且须加以遮拦预防危害,在夜间须点标灯;凡掘凿道路或道路两旁之沟渠当为危险预防之设置,在夜间须点标灯,完竣时当速复道路之原形;凡货摊卜摊等非惯行列摊之地不得排列,即已经许可排列者倘发现有妨害之处得令其撤去;凡道路上设立之街灯电杆及其他官设公设之物品不得任意毁弃污损;凡在道路上不得焚火及玩弄火器并其一切危险行为;在道路不得卖艺、演剧及其它可以淆惑听闻、聚众观视之事;凡牛马疯犬及其他凶恶兽类不得嗾使奔放于道路;凡诸负载货物与步行者务须一律从道左行走;凡道路间行走之人或负载之物会逢学生队、*队、瞽目之男女及喜庆或葬仪等之执事,须避让之,至于邮*信车、救火水龙尤须速让;凡夜间十二点钟以后无论何项行人或负载物品均须燃灯。

哈尔滨《特许广告章程》中对户外广告做了如下规定:设立特别广告牌商人需先期绘具图式,注明尺寸及设立地址,禀报该管警察官署查验合宜批准后纳捐领照方可设立;道旁广告、屋顶广告高宽以八尺为限,墙壁广告高宽以一丈为限,其形式应以精致雅观为合格;设立特别广告之地或墙屋如系私人所有者,该商人须自行与地主或房主商定,得其承诺,双方禀报该管官署。

卫生是城市空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哈尔滨特别市对城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周到的管理,其卫生部门包括:兽疫检验所、卫生监察所,以及秽物场、救急车、消*队等附属设施。

兽疫检验所负责检验入境肉品及各种灌肠食物,同时还负责预防牲畜传染病。市内肉商私宰漏印或者贩卖不良肉品也归其调查。该所还负责监督捕犬队捕捉市内疯犬野犬,掩埋市区里的牲畜尸体。

卫生监察所办理哈市公共卫生一切事宜。分检查、防疫两部。检查部的职责是检查市民饮料食品以及街道房院之清洁,及茶坊酒肆旅馆浴场剧园妓院及一切娱乐场所之有碍卫生事项,而加以取缔。防疫部的职责是办理卫生教育、卫生宣传与夫市内生命统计,及调查疫疠传染病之来源而施以防止。

该所有检查员二人,一司取缔医生、药剂师、产婆、兽医,及关于医学知识方面之检查事项。一司化验饮水、牛乳等等,及一切特殊检查事项。巡察长二人,督率巡查。巡查二十人,逐日检查全市一切卫生事宜。

秽物场,在市外东郊,离市区中心约十多公里,面积十万零九千二百平方公尺,凡市内秽水秽物及尘芥等,均运赴该场倾倒。

救急车,备市内遇有危险医院之用。另外还有运棺车一辆,运送尸棺至墓地。

消*队,办理市内一切消*事宜,置有消*气锅一具,及消*器具等。至卫生队系特警处派警承充,随同卫生监察员执行职务。

这种卫生管理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控制,也包括对市民的规训。全市被周密计分为十区,每区派巡查二人逐日分别检查,并时加调换,俾免流弊。遇有轻微不合卫生之处,既由该巡查口头劝告,令其改良,并将户名住所及检查状况,记入簿内。其情节较重者,将检查不洁情形列入每日报告表内,由卫生监察所发劝告书,限定日期并指定方法,令其改良。劝告书限满时,复查仍未按照指定办法办理,即将未遵办情形记入报告表内,由所呈请卫生科,发警告书,另限日期令其遵办。警告书限满时,复查仍未遵办,则是有意违反规则,仍由该巡查列入报告表内,请所处罚。处罚表到所之后,派巡查长复查属实,由所列表,并列具违反某项规则条文,呈请卫生科转请市长处罚。市长批准后,即缮具处罚通知书,发交该户,限期缴款,按月由所汇交财*科。如遇故意玩忽功令,且情节较重者,不经上列手续,直接签请市长予以处罚。倘屡罚不悛,由所呈请市长,转函特警处停止其营业或看押。

每年五月十五日及十二月十五日卫生监察所还举行卫生运动大会,并厉行全市清洁检查。家庭卫生也在该所检查之列。此外,该所还负责调查编制全市卫生统计资料,通过讲演、月报、展览、电影等方式对市民进行卫生教育。

在黑龙江省《龙江市设计意见书》中,更是对整个城市空间进行了非常全面地规划。全市取浑圆放射蛛网之式,划为行*、公共、住宅、商业、工业、教育六区。各区之中应有什么建筑都有规定。比如行*区中要有大会堂、广场、哲人祠、博物馆。公共区包括歌剧院、电影院、公共图书馆、动物园、碑坊、华表、纪功塔、铜像、孤儿院、养老院,以及其他一切之慈善组织;医院、邮局、银行、观象台、消防所、无线电台,以及其他一切关于公用性质之机关。

对这些建筑物形制用途也都有所要求。比如大会堂应为一峻伟连云,坚永雄丽,可容万人的古代罗马式建筑物,用于举行国家祭奠大节。哲人祠为著作家、文学家、科学家、*治家、*事家、雄辩家、教育家与及国家社会有伟大之贡献及功绩者塑像、树铭、安葬之地,供人瞻仰。博物馆罗致天下古今之奇,以增长市民智识。

住宅区包括普通住宅及高等住宅,并且要特别划出一部专为劳工居住之所,完全由*府财力建设,相当于现在的廉租房。而且房舍不能太小,设备必须齐全,光线空气务求充足。

为了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防治传染病,全市建筑占地与空地面积被规定为4:6。公共住宅区与工业区为邻,便于工人上下工厂,其间有仓库区与工业区隔绝,以免工厂噪音和空气污染。工厂区位于东南,则是考虑到本地常年吹西北风,避免烟尘落入城市中。

为了交通便利,环形的公共区处于行*区和其他各区之间,商业区依邻工场与住宅之间,教育区介于住宅与公共两区之中。

全市的道路也按照宽窄规格,分为五等。一等一百五十尺;二等一百尺;三等七十尺;四等五十尺;五等三十尺。每等道路汽车道、人力车道、人行道、花木、行人憩椅、阴阳沟的规格都有规定。

大公园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一个。每十平方里还要设置小公园一处,并设相当数目的儿童公园,专为十三岁以下儿童游戏之用。菜市以每五千名人口设立一处。公共水厕至少每一千人就要由一所同时可容五十人数的公厕,由*府派专人洗扫除。公共墓地由*府在市外东南西北之交通便利地方圈定四处。

新龙江市的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七年,第二个阶段八年,第三个阶段八年,最终实现全部规划。每一个阶段该干什么,该干到什么程度都有具体的计划和步骤。

尽管这份《设计意见书》存在不少乌托邦式的空想和社会主义式的计划色彩,未必符合城市建设的具体需要和规律,但是可以看出近代国家开始非常理性地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空间和成长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总之,在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强化了对国民和社会的监控,通过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实现了对信息的控制,从而将个体的国民变成国家可以加以掌控、指导、征发、分配的对象,通过建立新式监狱,国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越轨者进行了规训,通过兴办新式学堂,国家对未来的合格公民进行了规训,通过建立新式警察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消防、卫生、文化活动的治理,将公共空间中发生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哪些事情该这样做,哪些事情该那样做,特殊的人群和特殊的场所也被严密监督和控制起来。最后国家还要对过去通常自由生长的城市进行雄心勃勃的管控和规划,直接指导城市的发展。

清末民初这一历史时段常常被史家描述为一个*府虚弱、社会失控的年代,但实际上在这个从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的权力不是削弱了,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直接与每一个公民对话,国家对社会和公民的监控被大大地强化。也许这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面貌。

本文注释无法显示,如需查看,请阅原刊。

作者:张凯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围绕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这一话题在东北区域史、土地革命史领域从事研究,目前任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

张凯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