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铁岭者得天下李雪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8485.html

赵本山让我们知道了铁岭是“比较大的城市”,李雪琴让我们知道了铁岭是“宇宙的尽头”。但是真正研读历史之后,我发现,铁岭实际上是整个东北亚的中心,不夸张地说,得铁岭者得天下,至少在明朝是如此。说得更具体一点,明朝时东北亚的中心就是铁岭下面的县级市开原,赵本山和李雪琴的老家。

为什么“得铁岭者得天下”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得看看开原所处的地理环境。东北的地理,从大的角度来分,包括南部辽河平原的农耕地带,西部的草原地带,以及东部和北部的森林地带。而开原正好处在这三大地理空间的交汇点上。

明代辽东都司,红圈的地方是开原

这个位置就有意思了。明朝时期,辽河平原生活的是农耕的汉人,西部草原地带生活的是游牧的蒙古人,东部和北部的森林地带生活的是渔猎的女真人。开原正处在这三大族群的交汇点上,史书上称,“开原弹丸之地,东北制诸夷,西北制诸虏”,就凭这地理位置,你肯定就能想到这里会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最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明朝。

但讲明朝的故事之前,还得说一下古代中国的大空间战略格局。对于汉人主导的中原王朝来说,北方少数民族的*事压力始终是帝国要回应的第一问题,对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就是个重要的*治技巧和战略目标;对应地,北方少数民族的博弈策略,就是要破掉被分而治之的格局,努力联合起来,以便获得更好的博弈筹码,甚至一旦天命来了,还有机会入主中原。

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极力要打通河西走廊,目标是要“隔绝羌胡”,就是要把草原上的游牧者和高原上的游牧者隔开,以免两者联手,对于长安会有巨大的威胁;河西就成了帝国安全的一条战略生命线。到了明朝,首都在北京,西北的安全问题降为第二位,第一位的安全问题来自东北,对于北方的首要战略目标就变成了要分治满蒙;正好嵌在汉满蒙三方结合点的开原,就成了明朝的战略生命线。

但不要以为明朝是要在开原大肆地与满蒙进行*事对抗,那样只会刺激满蒙结合起来。明朝有着聪明得多的办法,就是进行贸易。明朝在辽东设置了几个马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原马市。马市只是名字叫“马”市,实际上各种东西都能贸易。对于满蒙来说,他们需要通过自己产的马匹、毛皮、山珍等从明朝交易粮食、布匹、生产工具、手工制品等;从明朝购买的这些都属于生活必需品,买不来就会严重影响生产与生活,所以,能够获得贸易权的部落,就会在与其他部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年,位于开原的一处客栈马宿

明朝在开原马市发放贸易配额,还经常在不同部落间调整配额的具体分配,以便平衡各部落的力量。明朝就这样有效地形成对于满蒙的分而治之,可以四两拨千斤地主导整个东北亚的秩序。但是后来明朝在开原玩脱了,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分而治之手段,结果弄巧成拙,扶植了努尔哈赤的崛起;努尔哈赤经过多方努力控制了开原之后,明朝在东北的整个统治秩序就都崩塌了,之后没多久整个东亚的秩序都彻底变了。从这里看,当然就是得铁岭者得天下。

下面再来更细致点说说这个故事。

严格说来,明朝以开原为支点来分治满蒙,是以对女真人的内部分治为基础的。当时的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别是海西女真(分布在今天松花江流域经吉林直到辽北一带)、建州女真(分布在今天辽宁东部直到长白山一带)和野人女真(分布在今天黑龙江、乌苏里江直到日本海一带)。

女真三大部

海西女真生活的地方直接接壤于开原,能够获得直接贸易机会,所以它在三大部中是最强大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所属的部落)可以在抚顺马市贸易,但是抚顺马市的贸易配额比开原小得多,所以建州女真在与海西女真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野人女真与明朝的贸易则大部分都是通过海西女真进行的,更处在下风了。

海西女真内部又分成四部,分别是叶赫部(看过清宫戏的人对这名字不会陌生)、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开原马市有几处,到明朝中后期最重要的是北关和南关这两处,从女真的角度来说,北关的贸易主要掌握在叶赫部手中,南关的贸易主要掌握在哈达部手中。

地处东蒙古的科尔沁部(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太后就是科尔沁部的),由于一系列原因,到这个时候难以直接与明朝贸易,主要通过叶赫部才能贸易,所以科尔沁部与叶赫部就形成联盟关系。满蒙这不就联合起来了吗?这是明朝的大忌,所以明朝着力扶持南关的哈达部,让哈达部与叶赫部相互制衡起来,仍然能够分而治之。

蒙古科尔沁部与海西女真四大部示意图

这样,到明朝中后期,东北亚的格局就是,明朝通过开原控制南、北关,南、北关的哈达、叶赫两部通过贸易权控制同为海西女真的乌拉、辉发两部,乌拉部则控制着野人女真的贸易机会,因为后者生产的貂皮,需要通过乌拉部才能运往开原,这就在各部之间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相互依赖的关系,起自开原的秩序可以沿着森林一直贯穿到日本海方向。叶赫部又与蒙古科尔沁部结盟,科尔沁部则控制着索伦、北山野人、直到西伯利亚森林部落通往开原的贸易路线,西伯利亚的貂皮通过此路线进入开原,这就又让起自开原的秩序可以沿着草原一直贯穿到西伯利亚的方向。不仅如此,蒙古草原与朝鲜半岛之间也有很多贸易关系,这条贸易路线也是必须要以开原为中介的。明朝在开原马市上卖给满蒙的货物,往往来自山东临清,甚至远到江南,中原也通过开原与东北亚发生深远的关联。

西伯利亚巴尔古津黑貂

所以,开原真正地就处在东北亚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只要能够平衡住南、北关的哈达、叶赫两部,明朝就可以在开原通过几套层层递进的关系来遥控整个东北亚的秩序。过去经常有人夸赞明朝定都北京是“天子守国门”,但天子只要有可能,肯定要把防线尽可能往远推,以便确保北京安全。有可能威胁北京的力量就来自满、蒙,开原就成了护卫北京、从而是护卫整个帝国秩序的一个枢纽点,“得铁岭者得天下”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明朝这样一个精巧而又宏远的机制,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原因还是得从开原上来找。

明朝扶持南关哈达部对抗北关叶赫部与科尔沁部的结盟,但是哈达部到后来逐渐不争气,没法有效地制衡北关了,明朝的辽东将领需要再去扶持新的力量来制衡。抚顺马市的地缘位置不像开原马市那么关键,长期受到后者的压制,明朝便开始试图扶持依赖抚顺马市的建州女真,以维持东北亚的平衡。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继位成为建州女真的领袖,雄才大略准备搞点大事。适逢丰臣秀吉派遣大*入侵朝鲜,带来所谓“壬辰倭乱”,明朝就开始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战事一起,朝鲜方面对于物资的需求急剧上涨,抚顺马市离朝鲜比开原近很多,这里的贸易规模也急剧上涨,一时之间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开原马市,努尔哈赤就借助同时到来的这几个机会,开始带领建州女真崛起。可以说,壬辰倭乱改变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结构,改变了各种部落之间的盟战关系,造成了东北亚地区的秩序大重组,进而通过建州女真的崛起而转化为整个东亚乃至内亚世界的秩序大重组。

建州女真对内亚秩序的重组,又与开原有着深刻关联。努尔哈赤在对外征战当中,逐渐控制了北面的乌拉部,这样一来,更北面的野人女真所产的貂皮,就不会通过乌拉部进入叶赫部,再进入开原马市了,而是通过建州女真进入抚顺马市了。

叶赫部的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就没有能力再支持蒙古的科尔沁部。科尔沁部生计大受影响,于是决定联合起其他若干部落,要在战场上击败努尔哈赤。没想到他们在战场上输掉了,打又打不过,必需品也买不到,科尔沁部只好转而与努尔哈赤结盟,尝试通过建州女真的贸易来替代此前叶赫部的贸易。科尔沁部此后成为建州女真最重要的盟友,世代与清朝皇族联姻,出了多个皇后。

明朝最恐惧的满蒙联盟此时开始形成雏形。按说叶赫部与科尔沁结盟的时候,明朝还可以通过扶持哈达部来对抗,那现在是否可以转而与叶赫部结盟来对抗努尔哈赤的满蒙联盟呢?可惜,此时的叶赫部因为贸易被严重冲击,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了;过了没几年,叶赫部也被努尔哈赤征服,开原终于落入努尔哈赤手中。

《满洲实录·年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图》

丢了开原,明朝在东北亚最重要的支点丢掉了,满蒙联盟大势初具;有了科尔沁部支持,皇太极再征服蒙古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就顺风顺水了。之后皇太极再挥*继续西进,从赤峰到呼和浩特的半个漠南蒙古的诸部都表示臣服,与后金结盟,从山海关经张家口再到大同,大明最重要的北方防线全线暴露在满蒙联盟的*事压力面前。皇太极也几次穿过赤峰北部的大兴安岭与燕山之间的峡谷,直扑张家口方向,并由此穿过长城劫掠河北、山东。

崇祯七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防线,绕道蒙古,袭击宣府、大同

到了这会儿,北京就直接暴露在北方力量面前,天子不再是通过开原遥控从日本海直到西伯利亚森林的东北亚秩序,而是真真正正地守在大门口了,明朝国运也就快要走到头了。

东北到北京的地形图

综观这段历史,以开原为支点,明朝可以层层递进构造亚洲内陆深处的秩序。开原一旦失守,整个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的秩序都可能面临天崩地坼的大洗牌。

所以,雪琴,“得铁岭者得天下”,这是真实的历史!

*关于马市贸易的内容,本文参考了龙武:《明末辽东马市 和女真诸部兴衰》;滕绍箴:《浅论明代女真与蒙古关系演变中的经济问题》;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栾凡:《明代女真族的贸易关系网及社会效应》等文章

▼点击收看“财新学会脱口秀”完整版正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