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周末,关于“北京市*府已确定要东迁通州”的消息又甚嚣尘上。
6月13日,香港文汇报报道,权威渠道向该报证实,北京市四套班子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全部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即将正式公开。澎湃新闻当天致电北京市*府办公厅,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并未听说上述报道,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半个月前,上海报业集团主办的“界面”新闻网曾刊出报道《北京市*府第N次“被”搬到通州都是开发商捣的*》,说最近,一则在通州流传N次的传说“北京市*府搬迁通州进入倒计时”再次上演,让通州成为北京楼市回暖中的区域头牌。
北京市*府迁往东部的通州区,究竟靠谱不靠谱?小编以为,虽然尚未有正式消息发布,也还有一些疑问待解。
浏览器网页阅读截图
传闻由来已久
对于最近的传闻,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回应的说法是:传闻由来已久,不可作为依据,具体消息需要以正式发布为准。在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长王全顺、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也都曾经否认“市*府等部门将迁往通州”。
此前网传的《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暂停办理有关事项的函》中,包括东小营村在内的17个自然村已暂停新建房屋、办理入户等业务。记者从现场获悉,以东小营村为例,早在5月11日便冻结了户口转入的工作。“在这之前转户进来的络绎不绝,差不多转了几十户。”东小营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暂停办理有关事项的函截图
赶在户籍大门关上之前冲进东小营村等自然村,似乎成为这个区域的缩影。不管是通州的楼市还是与通州沾边的概念股,似乎都在消费着这场有可能会到来的变革。这个距离北京最近的郊区,发酵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传言”。
6月12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北京”搬离北京?官方回应:以权威发布为准》中,多位北京市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表示接到了要搬到通州的通知,一位在北京市规划系统工作的公务员也在文中表示,有可能搬,因为“领导是这么和我们说的”。
6月13日,香港某报纸一则《北京**机关国庆前迁至通州》的消息,更是点燃传言。文中提到,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府、市人大、市*协)将在今年国庆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即将正式公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拨打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府办公厅的电话核实,值班人员均称不知情。市*府办公厅值班人员称,两天前宣传部新闻处已做了回应。
据人民网6月9日报道,对于网上有消息称“北京市*府搬迁通州步入倒计时”一事,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网络传言不可信,以权威部门正式发布为准。
可能性几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战略、产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他指出,北京市*府往南、往东搬迁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不太可能在近期发生。
马庆斌:从北京的自身发展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来看,往东和往南两个方向,选择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传闻不排除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往通州搬)应该只是其中一个选项,最后肯定要综合各方面的利益,不太可能这么简单地、这么快速地搬迁,需要一个过程。
北京重新定位窗口已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认为,不管北京市*府是否会搬到通州,当前背景下,北京城市功能重新定位的窗口已经打开。
杨宏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不断迭加,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另外由于高度集聚,医院、学校挤在一起,也使其他一些负面结果出现迭加,使得城市正常态的功能运行出现了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要适当疏散北京的城市功能,这样一个*策意图,为北京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把脉提供了重要机会。应该说,北京城市功能重新定位的窗口,已经打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则根据国外大型城市的治理经验提出建议,一要区分大城市的功能定位,二要避免功能过于集中。
马庆斌:一方面,首都的功能不能过于大而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功能的区分上做得很好,不同的大城市承担不同的职能;最出名的就是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一个是*治中心,一个是经济中心。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卫星城或者子城市的方法,承担核心区的部分功能,避免职能的过于积聚。
结语:
伴随着这些模糊新闻而来的,是通州房价一路走高涨幅10%,有楼盘甚至卖到8万一平方等的消息。因此,也有不少的文章指出,“北京市*府东迁通州”是房地产商在背后炒作话题。
其实通州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是明确的,但是“建设城市副中心”并不等同于“北京市*府要东迁通州”。可是这些年来,大多数时候炒起这样的话题,都是将两个概念捆绑消费,让人傻傻分不清。
而这次,一些爆料大号的删文或者被封,又一次让话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么,这确实是一场房地产或者做概念股的金融机构的炒作;要么,可能正好相反,有人敏锐地嗅到了上层确有这样的打算,但还不是释放这一消息的恰当时机?
小编也不知道答案。但是聪明睿智的读者们,你们肯定比小编懂得多,你们觉着呢?
(内容整合:北京青年报、中国广播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