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峥嵘岁月战友情深难忘的生命历程 [复制链接]

1#

峥嵘岁月战友情深

——难忘的生命历程作者许继红

最难忘记的是当年在部队里的工作生活的情景,及所形成的血浓于水的战友情谊。而这种战友情又伴随着我到地方工作,甚至退休后的岁月。有些战友因故因病已经去世,让人痛惜。但他们的音容笑貌,真挚感人的个性,象欢快的音符一样,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跳跃,难以忘记。今天借此战友相聚机会,重点讲述下战友情伴随着我度过的风风雨雨和峥嵘岁月!

爬冰卧雪西陲保边疆

服役四师冲过核爆炸

年,春节刚过,我从甘肃靖远参*到新疆*区陆*四师炮兵团。从普通战士到提干,我整整在炮团工作了十年。

先是在团直属队警卫排当战士,后在榴弹炮营营部任书记,再到团*治处任干事;期间我参加过团篮球队训练,参加过团文艺演出队节目创作,参加过团里搞三产,在铁列克矿山开掘煤矿,炸山碎石打风洞的艰险工作。

后来又参加地方三支两*工作,医院和黑英山公社当过*代表,回部队后,又参加了日常训练和夏季冬季的野营拉练。特别是在严冬时刻,天寒地冻,爬冰卧雪,翻越冰大板的经历给我印象极深。

我还参加了储兵种在马兰基地核爆炸情况下的*事演习,这中间有件事记忆尤深。当时,核弹爆炸后,我带领的炮兵侦察排乘车通过爆破中心地带,由于地段沙土松软,我们的卡车轮子深陷其中无法前进。

为防止身上被核爆后产生的幅射线伽马颗粒击中,我们按要求,全身三防,佩带面具,脚手全被包裹严实,一点皮不能外漏,在爆区快速通过不得停留,防止射线侵入。

然而车陷深沙开不出来,这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急忙下车招呼大家都下来集体推车,很快车被推出,尽管在爆区逗留的时间有点长,但我们仍然按期到达指定位置,沒有迟到。

接着社会科学院的技术人员找到我们,询问我们滞留爆破中心的情况,并要给我们做剂量检查,查看身上的射线数量。

我们亲眼所见了这次演习中,原子爆炸的威力,无以伦比的杀伤力量,先是光幅射,巨大爆炸声后一片火光,12公里内的生物都被焚烧,接着是排山倒海的冲击波,山呼海啸冲击而来,催毁一切建筑物,最后就是伽马射线杀伤白血球,让中标之人丧失正常身体机能,痛不欲生。

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投放了2枚原子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每年都会举行仪式哀悼死难者。

因此,当时我们的心情也是忐忑不安的,结果检查后我们沒有遭遇到辐射,原因是那天空投爆炸,当天风力很大,大风把爆炸后形成的颗粒射线随风刮到东南方向,爆破中心基本沒有落下,我们也自然幸免遭遇辐射,身体无恙。对此,我们很高兴,虚惊一场。

在炮团时,由于兼职搞文艺写作,我参加过四师、六师的文艺会演,也去过十团、十一团、阿克苏分区、喀什基地,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我就去这些单位找同年入伍的靖远战友、同学,聊战友谊叙家乡情。

在炮团时,我们还多次到农场去参加生产劳动,种菜帮厨,还多次到地方参加义务劳动,帮助修路和到黑孜公社兴修水渠挖泥运土,支援地方建设。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当时,苏修蠢蠢欲动,在新疆边境陈兵百万,侵我战争随时可能发生,乌鲁木齐*区为了打仗,部署预案,组建了几个守备师,我奉命调到乌鲁木齐守备一师*治部组织科任干事,这段时间部队整装待发,紧绷战备弦,随时准备奔赴前线奋勇杀敌,为国捐躯。

炮团的年参*的战友王少黙、乃学海也前后被调入乌鲁木齐周边部队。年,我被调到守备一团*治处任组织股长,此时打仗的气氛逐渐平淡,中苏双方己不再剑拔弩张,形势缓和。

在这种和平环境里,我要求转业,到地方工作,年,我离开了部队,结束了我15年的*旅生涯。

再回顾这段生活,我认为是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国内在搞文化大革命,国际上反美防修,随时准备打仗,常备不懈。我的青春韶华就这样在部队度过,好在赶上了华主席*中央粉碎四人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主要方针。

在祖国稳定祥和的和平环境下,我们作为这一代青年,什么工作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作风性格,凝聚的战友情结,经历和感悟的使我终身受益,永远没齿难忘。

相遇驻京办共续家国情

(一)

我与朱发忠,贾世祥是靖远一中高67届一班同学,同年入伍当兵,即是学友又是战友相互熟悉,来往较多。

记得年北京奥运会不久,发忠通知我俩第二天中午到白银市*府驻京联络处银峰饭店白银厅相聚。第二天我俩如期而至,当时人员众多,生熟面孔相映,但都笑容可掬,洋溢着热烈友好相见恨晚的氛围,大家一一入座,通过介绍才知道各人身份,共有12人之多。

袁占亭时任白银市委书记,吴仰东时任白银市市长,谢又生时任靖远县县长,余下的9人全是靖远籍的。

朱发忠年参*到基地,30年后时任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将*衔;展学习年参*到新疆6师,时任国防大学教授、少将*衔;常生荣年参*到嘉裕关02部队,时任总*治部群工部副部长、少将*衔;王承德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宏广,时任国家科技部副司长;吴贵辉年到新疆四师十团参*,时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登峰时任白银市*府驻京联络处主任;贾世祥年参*四师十团,时任兰州石油研究所所长;许继宏年参*四师炮兵团,时任中国药材公司国家药材库*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与会人员一半都是*人出身,其中5位都是同年从靖远参*的战友,战友们在首都北京与家乡领导相逢相知,真是感触良多,机会难得。

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家乡领导详细介绍了家乡通过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GDP在全省排到了第五名,扶贫脱贫工作也在深入实施。

白银缺人才,缺项目缺资金的短板日显突出,大家建言献策,家乡应聚集自身的优势特点,走出去,学习南方的先进理念,扬长避短、集思广益、搞合作搞开发,招商引资、惠及民众。我们在外的家乡子弟,水有源,树有根,不会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会把把回报家乡振兴甘肃作为第一要务。

我知道,这些年来朱发忠、王承德等战友同学给家乡办了许多实事、具体事,解决了一些难题,深受家乡*府的称赞,在民间也广为美谈。这次相聚对我启发影响很大,作为一名*人在部队要想着保卫祖国,守护国家的安宁,转到地方,就要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才智,为家乡振兴添油加力,战友们在这方面己作出了样板,这次相聚给我之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

年7月份,靖远县第一中学原校长张克让,时任校长薛国治在北京召集靖远一中毕业的学生就庆祝母校成立75周年座谈,我被邀请参加,在此次会上,我了解到靖远县教育整体严重滑坡,由过去甘肃名列前茅的教育大县名县而退到无名之列,我的母校高考成绩屡考屡低,考生考不到好成绩,进入顶尖名牌大学的学子数量越来越少,学校干着急,群众不满意,大家议论纷纷。

据此,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寻找好友杨剑研究解决靖远一中教学问题,学习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杨剑是甘肃通渭人,长期在河北搞教育,担任与衡水中学共同办学的石家庄卓越中学的董事长,也是河北甘肃商会常务副会长。衡水中学每年考入清华北大名校学生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杨剑的高考辅导班成绩斐然,优生辈出。

于是,年7月,我邀请杨剑到靖远一中,先期考察了解,与靖远一中的领导及教学骨干制定了几条措施。

先由校长带队一行人到河北衡水中学考察学习,从学生起床到熄灯休息,了解学生全天情况,听衡中校长介绍办学经验,我和杨剑在河北全程接待陪同。

其次,派遣衡水中学的3名骨干教研组长到靖远一中讲学,传授方法技巧。三是选派靖远一中成绩最好的同学到衡水中学学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学习成绩,检测学生的综合实力。多措并举,这些都一一进行了落实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

在靖远籍17名博士给县领导就教育质量滑坡建言信后,我们又在北京召开了在外人士就提升靖远教育质量集思广溢的座谈会,杨剑出席,我主持。

邀请了朱发忠、展学习、常生荣、王承德、王宏广、雒庆瑞(靖远一中毕业,曾任靖远县教育局副局长)、展培玲(靖远一中高中66级)一起就靖远教育的滑坡,重点是靖远一中近些年不尽人意的方面,展开讨论,发表真灼识见。

大家谈现象,摆问题,寻根问源,然后群策群力,向县里提出整改措施,建设意见。会上,在外人员热情高涨、踊跃发言、积极献言献策家乡教育,认为大家对母校教育的提升责无旁贷,对提供给县领导的建议充满信任和期望。

会议纪要很快就发送到了县里。年12月初,我收到了靖远县委县*府就17名博士和在外人士座谈纪要(关于推进靖远教育改革,提升高考成绩)的回复,从回复信中看出县委县*府高度重视,3个月以来,连续多次召开*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宣读学习17博士信和在外人士座谈会精言良策,专题研讨靖远教育之利弊、优劣。

回复中说,近年来,靖远教育质量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管理者,我们责无旁贷。详细讲了对靖远教育大刀阔斧地改革,认真细致地推动落实,事例明确,数字翔实,真抓实干,看后油然而生敬意,特别是他们的做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对教育能给的优惠*策县委都给,再穷再困难,教育方面的投入,*府都投。

这种破釜沉舟,全力以赴的气慨,使我们敬佩,充满期待。果不其然,有耕耘就有收获,抓了就灵,付出就见效。拿靖远一中近3年高考成绩来看就证实了这个论断。

年全县高考分以上42人,靖远一中27人。全县文理科前10名,靖远一中占8名,一本上线人。

年全县高考分以上35人,靖远一中32人,全县文理科前3名,均在一中,1名同学还被北京大学录取。

2O20年全县高考分以上45人,靖远一中42人,全县理科前10名9名在一中,文科前5名全在靖远一中,3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至今,靖远一中领导还在与我联系,想今年带领教学骨干和部分同学来衡中参观学习,建立长期互助合作关系。

思念故乡、热爱故乡、宣传故乡、发展故乡

(一)

年,我转业到河北省医药管理局工作,家属在市国有企业上班,我在部队期间曾多次到石家庄探亲休假,由于我来自西北在这里接触面小,从未碰到过战友和老乡,倒是这边的一些人没去过西北不了解甘肃,散布一些奇谈怪论,让我感到可笑和无知。如甘肃是大漠戈壁,*沙土垒,骆驼是交通工具,有的地方骑着骆驼上班。

我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地域间不交流来往,加之甘肃自身条件不如南方和北方的大省,以前靠天吃饭贫穷落后又宣传不够,促使别人不能真实的了解甘肃,把我们的家乡描写的一沓糊涂。

80年代初,我得知年参*到阿克苏,又是我靖远一中上学时同学的葛瑞因,到石家庄高级步校学习而留校的消息,随即就与他联系上了。每年我回来大家一块聚聚,两家来回走动,象亲戚一样来往。

后来,葛瑞因又给我引荐了几位在步校学习和当教员的甘肃老乡,大家同为部队战友、老乡,喝着皇台酒,吃着哨子面,叙着家乡情,好不快活自在,转业后同在一地工作,我们的来往更多了。

随着时间推移,年部队大裁*,在石家庄工作的一批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大家的交往就更多了,年我们成立了河北省甘肃乡亲联谊会,会长由德高望重年长的医院院长担任,副会长由高级步校著名教授担任,我担任秘书长。联谊会主要把老乡们组织起来,为大家服务,每年看望老同志及生病的老乡,参加大家的红白喜事,开好每年一次的联欢晚会。

老乡就跟滚雪球一样由最初的几十人到了多人,我也由五年一换届,当过副会长后当了会长。随着改革开放,到河北的甘肃人越来越多。

年,国家对老乡会战友会,同学会有了新规定,鉴于此,我们宣布联谊会自动解散,不再组织。

年初,几位甘肃籍民营企业负责人找到我,说国家现在倡导成立商会,商会是国家正规注册单位,但条件手续也很严,他们希望我参与并给与帮助。因为我之前被搞开发的一名老乡退伍人员,聘为总经理,先后在他那干了5年,帮他成立了石家庄市甘肃商会,后因年龄到了67岁,身体也不好,就辞职不干了。对筹备成立甘肃省一级商会我是积极支持的,在河北,西北五省就剩甘肃和青海没有成立省一级商会了,成立甘肃商会势在必行。

因此,前后按条件要求跑省辖市,寻找当地民营企业,寻找发起人,了解甘肃人在河北的总人数和经商人数,写出可行性报告,筹备成立商会具备的经费、地点、工作人员以及商会章程,各项制度,所有的文件材料。由于轻车熟路,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

结果在申报会长时出了问题,我的态度是扶持年青有为的青年才俊,让他成为商会的领路人,但是事与愿违,大家开会时一定要选我,甚至公开说我们都很年轻,都想当会长,但我们相互不了解,你年龄大,资历深,在河北时间长,大家信得过你,你先当一任会长,换届时再交给我们任何一位,大家心悦诚服,否则商会难以办成。在此情况下,又与民*厅工商联联系,补办了有关手续,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扛起了商会的首届大旗!

(二)

商会成立后,在位四年多一切还都顺利!不仅会员企业增加,大多数企业得到锻炼提高有了发展,在全省还指导帮助成立了秦皇岛、廊坊、保定3个独立法人的甘肃商会,成立了邢台、邯郸甘肃商会办事处。成立了商贸公司把甘肃名优产品引领到河北市场,商会的一些领导集资成立公司以商会名义到甘肃去创业投资,种植中草药,销售有机肥,足迹遍布庆阳、白银、平凉、武威等地。

商会在甘肃搞教育扶贫,杨剑先后投资了几十万元资助甘肃贫困大学生,商会还在靖远县贫困小学徐湾小学投资助学。另外,商会与甘肃多地市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被兰州、白银、张掖、平凉、玉门等市授于经济合作联络处。白银市人民*府在石家庄希尓顿大酒店隆重召开人参加的招商大会,由市长亲自带队主办,河北甘肃商会承办。类似会议,甘肃的玉门、金塔、红古等区县都来办过。甘肃的大多数市级领导都专程到河北来,拜访商会,达成共识,产生一些合作意向和合作文件。我前几年不仅每年参加兰洽会参加陇商会,还三次参加了白银市*府每年正月初八召开的在外人员归根洽谈会,受邀参加了两届定西市*府召开的在外人士回西座谈会。

最让我高兴的是,原甘肃省委书记孙英,原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周多民,副省长郝远,原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孙效东,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赵广发等老领导,在乡亲联系会上听取了河北甘肃商会情况汇报或者是到石家庄来参观后,都称赞我们商会办的好,称赞我们“身处燕赵,凝聚陇商,在建设河北之际,不忘家乡,为祖国繁荣昌盛,振兴甘肃,不断发光添彩,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峥嵘岁月战友情深

生命历程永远向前

年,我37岁时,*转到河北省医药管理局工作,92年到局直属公司省医药贸易公司、省医药材公司任职。年,国家改制,*企分开,经公司批准,人财物划归国家中药材公司管理。

2OO0年,中国药材郑州公司因经营管理混乱,出现一些问题,总部领导为摸清情况,稳妥处理,以当时三讲的方式(讲学习,讲*治,讲正气)调我到北京学习,然后派我以总公司三讲工作组组长名义,连同总公司两名同志,河南省医药局的一名处长,进驻中国药材郑州公司。

在郑州公司不到20天时间内,总公司以我对情况了解的清,问题摸的准,局势稳定,职工满意为由,欲聘我任公司总经理,给我3天考虑时间。

郑州公司是一家大型国企,80年代由中国药材公司投资,想建成全国中药材贸易交流基地,所以公司门类齐全,有宾馆,有餐厅有医药批发,有零售商店,有国家药材库,还有中药材杂志信息编辑部,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

对是否留在郑州工作,我拿不定主意,因为过去在部队,与妻子长年分居,照顾不了家,转业回来,刚稳定下来,又要抛家舍业,在外奔波,一时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宾馆膳食科陈永安来找我聊天,他是年参*从云南二炮转业,他听我当兵在新疆四师,便告诉我他与四师*治部副主任霍丙高,是一个村的,霍主任已经转业到郑州铁路局,他们来往很熟,我当然认识霍,他是我领导,见过面,之前听说他转业,但没有联系方式。

第二天,霍丙高和李善友(四师炮兵团团长,曾是我的领导)俩人前来看我,俗话说他乡遇故知,见到领导见到战友,无话不谈,他们俩转业后都在郑州铁路局工作,一个是局纪检书记,一个是局机关*委书记,就我是否留郑工作,俩人异口同声赞成我留下来,说了一些让我很认可的看法,可以说俩位领导的建议,对我下定决心留下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随后总公司召集我到北京,班子领导集体与我谈话,让我到郑州公司工作,并让我带人和提出条件。由于郑州公司共有职工多名,这些年谁当经理谁调人,帮派丛立,乱象众生,为正人先正己,自己一人不带,单身去郑州公司,靠一身正气,靠解放*的优良作风,靠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靠经营中药材的业务能力,去打开局面,重塑郑州公司形象。

我先后担任郑州公司总经理兼*委书记,先后工作4年多,前几年公司发展稳妥,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职工齐心合力,公司前景大好。

4年后,终因国企改制改革,民进国退,大势所趋,职工工龄买断,被迫下岗,我因对处理国企职工有不同认识,没有心狠手辣的手段,不同意贱卖国有资产,而被迫辞职休息!

在郑州公司几年里,我与炮兵团的几位战友来往密切,交肺腑之言,谈战友之情,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是许全旺(炮团副*委,己去世),程学良(年入伍)时任南乐县科技局长,杜平原(年到炮团当兵,兰州大学毕业)时任河南华北水利学院院长,我们交集甚厚,至今联系不断。

在家休息3了个月,中国药材公司总经理李光普又约见我,按排我到陕西国家药材库去任职,并且按排一个特殊任务,摸清库里稀有药品细料底数,并把它们安全无误地运送到北京新建的专门库房。

为此,我又前往陕西,到国家药材库,为完成特殊任务做好准备,所谓特殊任务,就是保护好特殊药材品种细料防盗防倒卖,之前发生的犀牛角事件给中国药材公司打击甚大,堪称灭顶之灾。

起因是年为拯救世界频危动物,世界许多国家签订协议,相互监督,不准猎杀频危动物,也不准销售频危动物的制品,包括皮革和所有制品,如有违犯,就是违背了协议国的规定,违犯了国际法律。

年代,中国药材公司通过国家外贸部在非洲、东南亚各国,通过外汇派专人采购了大量的犀牛角和广角,因为犀牛角是清热解*降温阹火的原料良药,是中药牛*安宫丸的主要原料,包括虎骨、天然麝香、玳瑁、羚羊角同属濒危动物,既是很好的药用材料又是受协约国规定不能销售的物品。

0年初,根据国内一些中药厂商请求,需要中国药材提供一些犀牛角原料,以备药用,治病救人。不知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在出库销售时被外电所披露,中国违反了协约国的规定,一时间中国森林公安立案,从中国药材公司、云南药材公司、河北药材公司、陕西药材公司抓了18人之多,而且大都判了刑。

因此,稀有动物制品,因品种濒危,加之各种保护,少之有少,物以稀为贵,犀牛角在市场上的价格己高于*金价格,所以保护好国库里的各种细料,保证日常养护,安全有效地转移到指定位置,必须万无一失,做到重中之重。后来,这项工作圆满顺利的完成。

我在陕西工作期间,由于离西安,渭南较近,加之双休日很少回河北,我有时间就会与战友联系相聚。记得6年四师副师长炮兵团原老团长李怀恩到临潼干修所休假,炮兵团40多名到地方的战友,连同在西安离休的四师老*委芦德义,一起欢乐相聚,相谈甚欢,情谊无限,热闹非凡,体现了战友的深情厚义,传承了部队的优良作风。平时工作之余我就去看望战友,他们也不时来我单位相聚,其情超过手足,在工作之余,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

退休后的生活点滴

由于当兵在新疆,大部分战友都留在了新疆,因此,新疆是我内心深深牵挂的一个地方,决心一有机会就想去一趟,70年代未及退休之后我先后去了新疆两次。前次是出差学习,后次携老伴及孙女去旅游探望战友,先后受到老战友的热情款待和一路陪伴,特别是同年入伍的靖远籍战友马应魁,我们不仅住在他家,他还陪同我们前往石河子、昌吉,看望王少默、乃学海战友。

在乌鲁木齐期间,又联系了当年新疆一起入伍的战友相聚联欢,战友容育民、秦伯民又陪着我们去了葡萄沟、火焰山、天池、白杨沟,不仅观赏了天山美景,在蒙古包也品味了新疆的瓜果,特色佳肴。

在库尔勒期间受到战友樊发陇、贾世祥及众多战友、老乡的热情接待。5岁的小孙女不解的问,爷爷您怎么这么多的战友?走到哪,哪都有您的战友!听奶奶说还是战友情深呀!

二零二一年三月四日

s

百家号、头条号:每日白银

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