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威胁,中国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http://pf.39.net/bdfyy/
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告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供给减少。由于疫情影响,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全球粮食产量必然要受到影响,导致供给减少。

例如,马来西亚最大棕榈油产地沙巴已命令关停3个区域的棕榈园,原因是一些员工新冠病*检测呈阳性。

其二,是产业链断裂。受疫情影响,全球运输不畅通,必将影响到全球粮食交易。更为麻烦的是,一些国家由于担心粮食安全,开始禁止出售粮食;此外一些国家出现抢购囤积现象,也是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重要因素。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越南已经限制大米出口,俄罗斯也停止成品粮出口,哈萨克斯坦则暂停小麦粉、荞麦、糖、葵花油和某些蔬菜出口。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5日报道,美国沃尔玛公司等大型连锁零售商近期开始限购鸡蛋等遭恐慌性购买的商品。在截至3月14日的一周内,美国鸡蛋销量同比激增44%;自3月初以来,鸡蛋批发价格上涨%。

惠誉咨询公司担心,尽管某些种类的粮食供应充足,但可能出现过度囤积或限制交易现象,从而抬升粮食危机风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官方网站说:“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已经发现粮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战,例如粮食运输和家畜养殖等,预计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

惠誉咨询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在发达市场,谷物种植通常在人口密度低的大型农场,比较不易受疫情影响。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棕榈油等种植业和鲜肉处理等加工业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因而需要临时封闭措施。

二、中国将受到多大影响?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要赶紧抢购、囤积粮食吗?

回答是明确的,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粮食储备充足,绝对不会发生粮荒现象。中国农业连续15年丰收,各种农产品应有尽有,供应充足,储备充足。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增长0.9%。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近年来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王辽卫称,在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各地已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同时,在中央和地方*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

也就是说,中央储备加上地方储备,足够全国近一年的粮食供应。即便是遇到灾年,粮食产量减半,中国也能够安然度过饥荒。

此次疫情对我国粮食生产没有什么影响,重灾区湖北也没有耽误春耕。因此,中国绝对不会产生粮食荒的。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供求平衡有余,连续多年产大于需。

但全球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对我国还是会有影响的。尽管中国粮食充裕,但中国依然进口一些粮食。中国大米和小麦的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2%。中国之所以要进口粮食,主要是为了调剂口味,满足高档消费。例如,年我国进口万吨大米,同时出口了万吨,原因是进口了我们无法生产的一些高档大米。

此外,全球农业和运输受疫情影响,我国生鲜肉类、蔬菜、水果等进口将受到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截至当前,食品供应依然充足,粮食产业所受冲击颇小。不过,高附加值农产品涨价的几率更大,例如肉类等易腐烂食品。

总的来说,全球农业和运输受疫情影响不会对波及我国粮食安全,但会对我国消费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三、全球粮食危机中国的作用

中国粮食供应无虑,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做到粮食供应无忧。中国几千年“民以食为天”的文化,造就了对粮食储备的极端重视。

自秦汉大一统以来,中国的中央*府就形成了“常平仓机制”。也就是,中央*府在粮食丰收之年,大量收购粮食储备起来;当某地区遇到灾年,则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由于中国地域广阔,隔几年都会有一两个地方遇到天灾人祸,因此建立“常平仓机制”就非常必要。

但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建立“常平仓机制”的成本就非常高了。因为他们也许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遇到一次天灾人祸。而且,一旦天灾人祸来临,全国都遭灾。因此,并非每一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具有忧患意识,储备大量粮食。特别是今年遭受蝗灾的国家,将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当怎么办?笔者认为:

首先,是要积极救援。中国应当对全球特别是RCEP区域内国家提供粮食救援,将国库和地方库存的一部分粮食卖给受灾国家。对一些穷国还应当采取援助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粮食本来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对这些受灾国家,却比金子还贵重。因此,中国的援助将大大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其次,是要加大产能。受疫情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必然会上涨。而这恰恰是我国发展海水稻的良机。

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我国培育出来的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海水稻的意义在于,可以将盐碱地利用起来。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中国有2.8亿亩盐碱地可以开发利用种植海水稻。

我国培育出来的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稻品种。

年10月14日,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该机构也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12月18日,中国耐盐碱海水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突破公斤。目前,我国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可以达到-公斤/亩。

在全球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加大我国海水稻产能不仅可以缓解全球粮食危机,而且有利于推动我们对盐碱地的利用。我国盐渍土可开发利用的面积多达2亿多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如果亩产提高到袁隆平希望的公斤,可以增谷亿吨,满足2亿人的粮食需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又要保障我们14亿人的粮食安全,因此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导致城市低价居高不下。城市用地价格高企的后果是,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城市竞争力下降。

如果我国能够将2亿亩的盐碱地利用起来,将极大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不仅使企业生产用地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使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增加他们的获得感。

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等于亩,5.2万平方公里为万亩,还不足1亿亩。

年1-3月,我国个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建筑面积合计2.55亿平米。按此比例全年供应土地10亿平米多。一亩等于平米,10亿平米约万亩。如果盐碱地的利益可以增加城市住宅用地1.5亿亩,按每年多供给万亩的速度增长足够使用年的,而我国人口到年就开始回落了。因此,只要我国大面积推广海水稻,每年的城市土地供给翻翻并非不可能。

年,我国海水稻种植测试面积从1万亩扩大至近2万亩。袁隆平说,“我们计划花8年时间,全国的盐碱地种上1亿亩海水稻,一年可增产粮食亿公斤,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在世界粮食面临危机之际,中国更应当加大海水稻产能。因此建议中央出台更多的优惠*策,鼓励袁隆平团队加大力量,扩大海水稻的种植测试面积。还可以给种植海水稻的农户适当补贴,鼓励更多的农户种植海水稻。

朱志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