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记孟克德,关于新疆的意外收获 [复制链接]

1#
广袤的地域,多变的风光,从纯洁的天山雪,到盆地的一砂一砾,从金色的胡杨林到戈壁里奋力而生的孢子植物,从清透的湖泊到混杂着泥沙的河流,妄想用一张照片、一幅画就把新疆代表了,实在有失偏颇。想要轻松避开喧闹的旅行团有无数选择,徒步是我们的首选。不同于乌孙、狼塔、夏特的名声在外,孟克德是闻所未闻。只是走进这样的景色,让人真想对新疆说一句:相见恨晚啊!——孟克德古道新疆与西藏是值得去无数次的地方。西藏因为神秘的宗教色彩,无数的骑行故事,以及《转山》《冈仁波齐》这批知名度较高的影片,一直活跃于旅游圈、户外圈。说到新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葡萄干、哈密瓜、红柳肉串、烤馕,然后脑海里开始印画喀纳斯蜿蜒的河流、伊犁起伏的杏花林、吐鲁番热烈的火焰山、塔卡拉玛干流动的沙漠。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新疆值得多次、深度地游览。因为忙于考试,超哥给我发来孟克德路线计划时我无心深研,只是匆匆扫了一眼行程里的“卖家秀”,觉得景色多元,另外路程长度和难度适中,适合女性,就同意了这条路线,这也是第一条需要连续几天露营的徒步线路。如若不是受限于我的考试时间、超哥的休假时间、徒步的出团时间,我们怕是不会选这样一条并不出名的徒步线路。选择孟克德,纯属意外!具体行程D1食在乌鲁木齐降落地窝堡机场前,从高空俯瞰,贫瘠的山脉包围着这座已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忽然有点惆怅,大概要有好些天吃不上绿叶子蔬菜了。嘴上嚷嚷着青菜,手脚却是很诚实,下机后立马打的去市区一家小店吃羊肉。清炖的手抓羊肉,配上鲜切的洋葱上桌啦。我们无知地问老板要蘸料,老爷爷摆摆手,这么好的羊,一点不膻,直接吃原味。同时,他有些鄙夷地说,内蒙的羊我们都看不上的。宁夏的羊也不错,陕西嘛,过了西安,我再也不吃羊了。于是,我们吃起了这原味的羊,不仅不膻,还有一丝清甜,配上甜中带辣的洋葱、油度适中的羊汤,心满意足的一顿!过了羊瘾后,赶到酒店和徒步领队汇合,检查装备。雪套、羽绒睡袋都是为本次徒步新添置的,所有装备都经过了领队大熊和白狼的认可,除了我的鞋子——低帮鞋。后期这双鞋果然给我添了堵。发的路餐包括水果零星、馕若干,坚果若干,以及冲调饮料、其他零食些许。心里默默地嘲笑不爱吃干粮的超哥,这一路上要怎么办。晚上九点的乌鲁木齐,和想象中一样,太阳还没落山,天还是大亮的。二话不说,吃一顿椒麻鸡的宵夜去!有别于江南菜系的精致——当然你也可以称它为小气——新疆菜和东北菜一样量大实在。看起来并不重口味的这道椒麻鸡,吃起来又麻又辣,下酒极佳。到了十点,太阳依然坚守。旅途劳累,以及吃得太饱(实在是吃不下特别想吃的烤包子了),我们多年来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渴求天黑。D2徒步启程独山子对于孟克德这样的每年只有四五百人走过、昼夜温差较大、需安营扎寨、没有网络信号的徒步线,没专业领队带团,不要轻易尝试。我们报的是徒步中国的团,本次团一共20人,队员年龄跨度从十几到六十几岁;领队三人,大熊带队,白熊和不乖轮流收队。这是一个轻装徒步团,我们的行李由马队驼运。需要自己背行李特别是露营行李的线路,我只能望而却步。火车至奎屯后转坐小车前往独山子,驶入独库公路。这条公路路线崎岖,路旁山地多滑石,因为积雪等问题,每年都会封路半年左右。可以想象当年修路之艰难,也不禁对因修路而献出生命的名战士肃然起敬。车驶下一个滑石坡后,大家下车了,准备徒步。眼前一路的碎石头,正如大熊所说,第一天虽然只有8公里的路,爬升也不高,但是很难走。等不到马队,我们决定撂下行李,先行一步了。不记得这一天斜切过了多少碎石干滩,坡度最大的干滩少说也有七十度,时不时有石头从高处滚下落入谷地湍急的河流中。一面感叹这路绝对不是人走出来的——确实,是马踏出来的;一面专注谨慎地走好每一步路,毕竟,我可不想当一个失足少妇。惊闻前阵子就有马队的马匹从干滩滑下去,不由得内心一紧。再闻,过陡的路段马夫需要卸下行李,人力搬运再牵马经过,这也是大熊反复跟我们强调,第一天不要走太快,要等等马队,不然到了营地也要挨冻的原因。之前就有过队员八点多到达,马队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到达的情况,扎好帐篷吃好饭,大概要凌晨三点了吧。路上有又凶又怯的小羊羔咩咩咩伴行一程,有队员被类似麻*的植物蜇痛,也有一场小雨的捉弄,一路碎石的按摩礼后,终于到达了苦杨林营地。挑选扎帐篷的点位也很讲究:不能扎树下吧,万一树被雷劈了怎么办;不能扎牛粪堆里吧,那气味不好受呀;不能扎在不平的地方吧,我这敏感度宛如豌豆公主;也不能扎在湿润的泥土上吧,地势低,潮气重,还容易淹水。听着大熊给大家强调扎帐篷的要领,讲着以前带队的故事,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位领队。皮肤黝黑,胡子茬茬,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健硕威武的感觉。看起来大大咧咧,喜欢怼队员,但是相处久了,会发现,他比任何人都细心,也好心。万幸,马队在我们抵达后一小时左右也到达了,大家迅速搭起帐篷,待领队支起厨房天帐,准备晚餐时,天已经黑了。队员们拿着饭盒,带着头灯,围坐在厨房帐前聊天打趣等开饭,成为此行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不曾想到,在这无人野外,还能吃上领队炒的菜,有荤有素有汤,太意外了!D3扎营天湖拔营后启程徒步,忘记穿雪套,内心惶惶。这一路上有很多蝮蛇。这里就这一种蛇而且是*蛇。路上果然遇到一条半米长的,缓缓前进,召来所有队员的围观。这天迎来了孟克德boss级的干滩,有上有下极其难走,是一段连多次带队的大熊也忍不住吐槽的路。十几岁的小姑娘Nancy紧随大熊,接着是六十多岁的大叔老高。想来也是很有趣,徒步全程走在最前面的总是这位年纪最小有些微胖的小姑娘,以及年纪最大身材挺拔健硕的大叔。大叔带了一个户外音箱,放的歌曲跨度也很大,有新潮的英文歌,也有有些年代的藏族歌,这一路的提神醒脑,就靠大叔的小音箱了。路上遇到一只羚羊头骨,据说这羚羊是被狼追的过程中从山上跌落下来摔死的,通常狼是跑不过羚羊的。终于抵达了本次徒步看点之一的天湖,但是由于积雪融化,水量大而急,湖水不够碧蓝,这样的买家秀和碧水*叶的卖家秀比起来不免让人有些失望。去往营地要过一条小河,大熊在独木桥那头等着我们。平衡能力不行的我紧张极了,这段五米左右的湿滑的独木桥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大熊走上独木桥,牵着我走过去,快要走到时,我脚一滑马上就要摔倒,大熊猛地拉我一把,然后迅速牵我到了对岸。有惊无险,虽然事后被大熊吐槽我太重,差点把他带水里去了,但是对于恩人,除了感激,我还能说什么呢。相对于前一天下过雨后湿哒哒让人浑身不自在的营地,今天的营地阳关温暖,营地旁的河水冰凉清澈,这也是奎屯的水源。河水有多凉呢?手放进去十秒钟就要打哆嗦了。而我们洗洗擦擦用的就是这刺骨的冰水。稍作休息爬上一座小山,把这冰湖看看仔细,虽不见宝石般的蓝色湖面,但是湖里干枯的苦杨树倒是让天湖独特起来。“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样的评价让杨树美而不凄,壮而不悲。这些仅剩下树干的苦杨姿态各异,单看很奇怪,但是作为天湖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却又那么的美。D4挺进高山牧场从这一天起,景色变得出乎意料,大家的步伐也不由得放慢。走过茂盛的苦杨林时,随处可以看见被雷电袭击过后倒下的大树,看到这些,怎敢不敬畏自然。脚下的路碎石越来越少,松软的泥土越来越多,是的,快接近肥沃的牧场了。如果不是不乖领队提醒,我们肯定会忽略对面山头成群成片的山羊。不乖回忆起曾经一次徒步,有匹狼也是在对面的群山,沿途跟了他们一路。二十几号人的一路随行,总让我忘记我是在人迹罕至的野外行走。抵达高原牧场时再也不想走了,坐在草地,看近处的野花在风中整齐的摆头,听湍急的河水不舍昼夜而奔,赏雪山高原草甸沉稳而立,被这大山大河之美深深的震撼了。前几日路途的险峻,一路的艰辛,换来此情此景之美,此时此刻之静,太值得了。照片拍的再美,也只是平面,视频做的再漂亮,也难免局限,没有置身其中,永远不能理解它°的美。扎营前又要过河,领队们找了很久过河路线,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最终大熊决定穿上溯溪鞋,站在河里牵引我们跨河。冰凉的河水,沾十秒就刺骨,大熊却站在里面十几分钟。上岸时他冻得直哆嗦,却也一句抱怨都没有。到达营地时,一位牧民正在太阳下缝补被子,热情地冲我们点头。这片牧场有羊群、牛群、还有一些马。驮行李的马夫先抵达营地,早就卸下了行李,骑着马在草原里驰骋了,轻松自在,恣意潇洒,羡慕,羡慕。太阳下山前,分散在各处的羊群,咩咩叫着返回牧民的木屋旁,这些小羊又慢又悠闲,感觉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在木屋旁围站好准备睡觉。期间不少小羊还起了“摩擦“,你追我赶,互顶脑袋,真是生动又可爱。我们吃过蜜瓜后,领队交给我一个任务——把瓜皮丢给牛群。我端着一盘子瓜皮走向一群牛,他们巴巴地看着我盯着我那盘瓜皮,当我举起盘子撒下瓜皮时这些牛居然跑了,真是不给面子。后面听说胡舟和萱萱的饭盒被牛给舔了,黏答答的,真让人哭笑不得——给它吃的它不吃,不能吃的非要舔!D5翻越达坂这天的景色,从出于意料变成了惊艳,乃至终生难忘。藏区称雪山为垭口,新疆则称雪山为达坂。拔营之后一路上行抵达达阪,领略天山山脉雪山、冰川之壮美。7月初真是最好的季节,雪未完全融化,野花却开了遍地,冬春交替之季,万物和谐而生。这里的冰川和雪山几乎可以称得上瑞士的小铁力士了,但是铁力士上却没有醉人的绿草地。这样的景色,让人真想对新疆说一句:相见恨晚啊!达坂过后,一路向下,草原和雪山的景色,让人不免想起瑞士的First,太像了!国内居然也有这样顶级的自然风光,我们激动的热泪盈眶,坐在山谷上久久不愿离去。走着走着突然出现了石桥,还有宽阔的路面,但是疏于养护,路面不平坦并且杂草丛生,打听得知这是老的国道,我们是到了它的终点。突然,我看见山坡下有一只短腿的肥肥的生物,赶紧跟超哥说,快看,一条狗。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野狗怎么会这么肥呢。这时,队友无语地说这是土拨鼠。土拨鼠,抬头看看我们,然后低头跑两步,憨憨的样子太可爱了。之前的牧民住的还是木屋,唐布拉草原由于老国道的优势,交通相对便利,运送东西方便,住的都是搭起来的帐篷。在大自然里,所有现代文明的建筑都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木质的房子、白色的帐篷,这些传承千年的住宅是与自然最好的融合。写到这里不免要吐槽中国新农村的审丑风潮,土洋结合四不像,把传统建筑的美抛弃的一干二净,韵味全失。一路都能遇见哈萨克牧民,碰见小孩,问他们几岁,还没听清楚我的问题,羞涩的孩子眨巴着大大的眼睛就回答我,上三年级。说破天都想不到,脚丫子废掉不是因为碎石路,而是这茫茫的下坡草路。抵达扎营地时被营地之美惊艳,一扫疲倦。今天营地的牛更好客哟,我去河边洗刷的时候,一头八卦牛盯上我跟了我一路,洗罢回头,发现它还在坡上盯梢我呢。也有爱顶帐篷的牛,吓得帐篷里的妹子大叫。当一头牛盯上我们的帐篷时,胡舟冲了出来,作手势大声对牛说“去—去——“,小牛被吓跑了,但是母牛来了,似乎以为胡舟在威胁小牛,准备冲过来顶胡舟。众人惊,好在也就是吓唬一下。夜幕降临,牧民的孩子和牧羊犬吆喝着赶羊回家。牛羊声,狗吠声,孩童哟呵声在山里回响,这种韵味不亚于西湖的南屏晚钟。晚上十几人分吃了一头白煮的羊,据牧民说,这是一头没结过婚的羊娃子,是最好的羊。吃过饭和不乖、大熊围着他们的汽炉烧水喝茶消食,萱萱分享了她带来的小青柑,领队则分享了各自的精彩经历。漆黑的天,明亮的星,有趣的灵*,难忘的夜晚。D6孟克德河谷出山头一晚卖给我们羊娃子的牧民邀请大家到他们家吃早餐。进牧民的蒙古包,虽面积不大,但是因为很高显得很大。蒙古包里铺着地毯,整齐地叠放着被子,四周还挂着漂亮的毯子,布置的温暖又温馨。所有队员塞坐在一个蒙古包里,吃着馕喝着羊汤,驱散下了一夜雨后体中的潮湿。最后一天路况是最好的,但是下起了雨,并且越下越大。朦胧之中的山谷和草原竟然有一丝格林德尔瓦尔德的风味了。大雨中前行,由于雪套没有穿好,鞋内进水,略显狼狈,但是颇富诗意的景色让人忘却狼狈。走了四五个小时之后,远远地看见接我们的大巴车了,就这样,孟克德再见了。这是一次难忘的徒步经历,第一次体验连续扎营,第一次在营地吃晚餐;这也是一次意外的徒步经历,意外选择孟克德,领略让人意外的景色。翻过高山,跨过湖泊,穿过草地,走过干滩,雪山、冰川、草地、树林、湖泊、河流、旱地,所有的景色加在一起让孟克德变得丰满立体。敬职敬责敬业的领队们,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年轻年长,性格各异的队友们,他们热情的生活态度,睿智的人生观点,激励感染着我。为什么喜欢徒步?徒步的时候大家褪去了身上那些社会属性的标签,穿上户外衣,拿起登山杖,走在大自然里,回归本我。什么都可以不想,只需要用双脚丈量大山大河,走进那一幅幅让人感动的自然风光中。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