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医大师陈可冀清宫膏方精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disease/a_5488012.html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17687.html

膏方,在《正韵》、《博雅》中释为“润泽”之义,因其多有滋补之功效,故又有“膏滋”之谓,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和锭等八种剂型之一,是我国传统医药学方药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

历代的膏方中,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膏方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药物剂型,有软膏和硬膏之分,其中软膏又称为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恰当的溶质调和而成的黏稠度适当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内服膏方多指煎膏,是指将一味或多味中药饮片加水多次煎煮,去渣取汁后,蒸发浓缩并加饴糖或阿胶等制成的半流状内服制剂。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中医膏方由最早的外用膏药发展成内服及外用膏方并存,又由固定处方的成药膏方发展成为按个人不同体质需求辨证处方制作的个体化膏方。随着膏方的配伍、制法逐渐完善,其品种逐渐增多,功效不断扩大。中医膏方的历史源流大致经历了初起、发展、成熟、盛行四个阶段,及至当代,内服膏方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病人的推崇和喜爱。

膏方在清代宫廷中应用面广、数量较多,《医院配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书中对于膏方的记载都很多。特别是从《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可窥见一斑,此书中有用于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和扶元益阴膏、用于调治脏腑的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的化湿膏以及用于治眼病的明目延龄膏等,极具特色,有些膏方沿用至今。

慈禧太后养阴理气膏处方件

通过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内服膏方的分析,可以得出清宫使用内服膏方有三大特点。首先是清宫膏方组成较简单,药量不重,如菊花延龄膏、五味子膏、梨膏均只有一味药,而明目延龄膏、二冬膏只有两三味药而已,一般的膏方也只有十来味药。其次是膏方不局限于冬季才使用,只要于病有利,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如调气化饮膏在此书中用于四月份,扶元益阴膏用于七月份,润肺和肝膏则用于九月份,等等。再次是膏方数量众多,所治疾病极为广泛。如用于延寿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用于治眼病的明目延龄膏,用于止咳化痰理肺的二冬膏,用于治脾胃病的资生健脾膏,用于治疗肝病的清热养肝和络膏等等,不一而足。

疏风活络膏

值得注意的是,清宫中使用的补益膏方中,外用膏方与内服膏方基本上一样多。如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的外用膏方有千金封脐膏、毓麟固本膏,出自明代龚廷贤方的有延年涌泉膏、益寿比天膏,出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的有十香暖脐膏、参桂鹿茸膏。能明确出自清代内府的外用膏方是益寿膏,为光绪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李鸿藻为慈禧所拟膏药方,李为同治帝师傅,深得慈禧信任,大概慈禧用后确觉得有效,光绪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特将此膏方改名“益寿膏”。益寿膏药味多达五十种,以温阳补肾药居多,外用“贴腰间”与“贴脐穴”,可治腰痛、腹痛与经带病。另《医院配方》中还特意注明毓麟固本膏为异授秘传,有种子之功,为光绪帝所用,光绪帝有遗精痼疾,亟盼子嗣承祧。清宫外用补益膏方多用香油熬膏,常入*丹,再入雄*、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没药、麝香、阳起石等。此类膏方外用多可通血脉,利关节,使气血流畅,精髓充满,有强阳种子之效,其药味组成往往偏多,基本都含温阳补肾之品,有许多药物含重金属量不少,是不宜内服的。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曾定义“膏方”为“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还包含有“救偏却病”之功能,有平补、温补、清补、涩补等治法之不同,有生津、益气、固精、养血等功效之不同。《内经》曾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膏方应对形气精神不足者均较为适宜。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不断互参、互补或融合,对膏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膏方具有浓度高、体积小、效果显著、剂型稳定、服用方便、口感良好等诸多优点。近二十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膏方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突出表现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快速增加,膏方制作工艺、质量标准更加规范,膏方的包装也不断改进和更新。医院纷纷开设膏方门诊,还举办多种形式的膏方节,膏方已成为群众广为接受的慢性病调理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现代内服膏方的适应人群

现代膏方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类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及其他需要调理、康复及保健的人群。

亚健康状态人群: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怕风怕冷、情绪低落、失眠健忘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易感染人群。

慢性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夜尿多症、忧郁焦虑、长期失眠等患者。

女性专科:*褐斑、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产后体虚、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

男性专科:肾虚体弱、阳痿早泄、少精不育等患者。

老年人: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都逐渐衰退,适当进补调理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体弱多病的儿童:包括易患感冒、咳嗽、厌食、慢性腹泻、身体虚弱、发育缓慢者。

疾病康复期患者:大病重病后或术后身体虚弱者、肿瘤放化疗后处于康复阶段者。

二、现代膏方临床应用举隅

现代膏方处方的内容可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药饮片、细料、胶类、糖类以及辅料等。临床膏方处方应用必须做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症候为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层次清楚,治疗原则正确合理,中药选用精当有序,细料及胶类、糖类投入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处方的立足点是取得患者机体的整体平衡,包括阴阳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平衡等。处方中应时刻注意顾护胃气,使整个处方补而不腻,收而不敛,通而不泄,消化吸收良好,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膏方分为成方膏方与个体膏方,如二冬膏、八珍膏、益母草膏等均为成方膏方,个体膏方是一人一方,一人一料,具有明确的个体化针对性。

(一)失眠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有睡眠问题的人超过30%,其中需要服药治疗的达17%,睡眠障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膏方对长期失眠患者的效果尤其明显,且无副作用、无依赖性。

1.心脾两虚证

症见不寐,如入寐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体倦,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予归脾汤加减制膏服用。

2.肝郁化火证

症见不寐,急躁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大便秘结,小便*,舌红苔*,脉弦而数,治宜疏肝泻火,清心安神,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制膏服用。

3.痰热内扰证

症见不寐,胸闷心烦,口苦纳呆,苔腻而*,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可予*连温胆汤加减制膏服用。

4.心胆气虚证

症见不寐,寐则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多虑,遇事善惊,小便清长,舌质淡,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可予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制膏服用。

5.心肾不交证

症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口干,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可予六味地*丸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6.血虚肝郁证

症见不寐,或梦多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急躁易怒,舌红,苔白或*,脉弦,治宜疏肝养血,宁心安神,可予酸枣仁汤加减。

7.阴虚火旺证

症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咽干,盗汗,或口舌糜烂,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可予*连阿胶汤加减。

8.瘀血内阻证

症见失眠心悸,头痛头晕,或伴唇色紫黯,胸胁刺痛,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可予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易感冒

膏方对反复感冒的亚健康人群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少感冒次数,疗效显著。

1.肺脾气虚证

症见反复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体倦乏力,舌质淡有齿印,苔薄白,脉虚无力,治宜益气固表,可予补中益气汤与玉屏风散加减制膏服用。

2.阳虚证

症见反复感冒,平素感觉怕冷,四肢发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宜温阳固表,可予金匮肾气丸合玉屏风散加减制膏服用。

3.阴虚证

症见反复感冒,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益气固表,可予六味地*丸合玉屏风散加减制膏服用。

随着膏方的日益普及,为加强膏方管理,促进规范使用,保证安全有效,推进膏方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年5月专门发文《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及《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膏方》,文中就膏方在处方配伍、制作加工和服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和界定。文中也明确提出,膏方是运用中医整体观,贯彻三因制宜思想,由资深的中医药学专业人员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合理配伍组方,再经过严格的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膏剂,经口服后发挥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防病的作用;长期以来在保障与增进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群众广为接受的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失衡的人群。

现在是阳春三月,春季生机蓬勃,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春主生发,阳气上升,肝火易旺,小编为您奉上一剂滋肝养肺的宁嗽太平膏、一剂健脾扶元的*参膏,可以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对症一试。

宁嗽太平膏

天冬一两,麦冬一两,百合一两,款冬花三钱,生地五钱,元参四钱,桔梗四钱,金石斛一两,知母四钱,川贝母一两,枇杷叶五钱

共合一处,用水熬汁,兑蜜成膏。每次三钱,白滚水冲服。

肝虚有热,熏蒸肺气。

*参膏

*参十六两,当归八两,熟地八两,升麻二两

用水煎透,炼蜜收膏。

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润肌肤,补虚羸,生精脉,固真气,救危急。

虚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阳虚自汗,多梦纷纭;或气虚不能摄血;或泻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元气不足之症。

本文由王芳摘编自陈可冀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国医大师临床研究”系列《清宫膏方精华》一书,内容有删节。

ISBN-7-03--4

陈可冀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第七、八、九届全国*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现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ChinsMdi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ChinsJournalofIntgrativMdicin杂志主编,CAM(Evidnc-BasdComplmntaryandAltrnativMdicin)杂志心血管专栏特邀主编(~)。曾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曾获首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二等奖(“证效动力学研究”,);求是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阶平医学奖();中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主编《清宫医案集成》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出版*府奖()等奖项。

《清宫膏方精华》为国医大师陈可冀组织有关专家编著,对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中的膏方作出较为系统的整理,涉及临床各个学科,既有内服膏方,也有外用膏方,分门别类,并对收录的膏方做出适当评议。本书较全面地展现了清代宫廷医疗经验中的膏方精华。读者从中可纵览数量众多的治病疗疾的有效膏方,还可窥见不少具有保健功效的膏方。

本文为科学出版社中医药分社订阅号——科学出版社杏林书苑(sci_tcm)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