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通州最严户籍管控的秘密副中心这盘棋正越下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府近日发布通知,对京籍人口落户通州采取8项临时性限控措施——

冻结本市他区迁入通州区的非直系亲属投靠落户;

对通州区现有废弃地址户籍人员进行清理,并冻结废弃地址落户;

对通州区引进的人才,已在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应在实际购房居住地办理落户;

对于在市内有两套或多套房产的本市居民,申请在通州区房产落户时,严格审查是否在通州区居住,对不在通州区实际居住的,不予办理落户;

对现有通州区单位集体户进行清理,对其中已在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人员,动员将户口迁走,对单位不配合的,集体户口予以冻结;

冻结单位已不在通州区的集体户口落户;

通州区不再受理未经市*府批准的单位集体户立户申请;

通州区域内的商业、办公等非住宅房屋一律不批准落户。

5月27日,中共中央*治局开会,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事宜。同一天,北京市通州区*府出台户口管控措施。两件事得放在一起看。显然,发生在通州的事情,已不只是一个区的事情,它是北京的事,也是京津冀的事,更有对全国的示范意义。

通州户口管控背后有哪些考量?

通州此番户口管控出台了8条措施。其核心实质,一句话就可说清楚:通州,亦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公共资源正汇集于此,如果不实行户口管控等措施,等于坐视这个区域走向人满为患、城市病迭出。

再深入地看,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通州8条”中有两条提及“不含城六区”,其实质是在严格限制“蜂拥而入大通州”之际,给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这“城六区”的户籍人口保留向通州区转移的通道。否则,不足以完成“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的“十三五”目标。二是户口管控只是“开发强度管控”的一部分。这6个字在27日中央*治局会议上被再次强调,它还包括划定土地开发边界、坚守生态红线、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房地产限购等一系列措施。

舆论场上有一种躁动,一听到“户口管控”,就各种冷嘲热讽。如果国家治理者顺着这种舆论时髦走,那就等于放任城市发展“灾难”的出现,不仅北京城六区的城市病治不好,还会让通州这个北京城市副中心,也重蹈覆辙。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盘棋正越下越大

从一开始准备开辟的6平方公里副中心,扩展到平方公里,再到必然会惠及的余平方公里通州区全境,其内在诉求,已从简单地把北京四套班子办公地点搬过来,转换成了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城市副中心。大量**机关和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将在未来几年内涌入,而“自然人”——无论是北京户籍人口、外来常住人口还是五湖四海的人们,都会对这些信号极其敏感,并可能做出体现市场意愿的反应——到通州去,去居住,去工作,或者,去买房投资。

城镇化的进程,从来都是一个*府意图与市场意愿的博弈过程。两种力量都得有,也得相互尊重,更需相互作用。那种对所有*府主导的管控都嗤之以鼻的想法,等于任由城镇化中的市场意愿脱离必要的边界管控。没有一个国家的负责任*府目前会这么做。反之,那种一味只靠传统的行*管制、对市场意愿完全不尊重、不理睬的做法,也不可取。

所以,观察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盘大棋到底能不能下好,不能只盯着其中某一小步做判断、下结论,而应该把副中心建设的所有动作放在一个视野里,做通盘观察评价。其中有些动作体现规划意志,有些动作属于行*管控,有些动作则要体现市场主导、尊重企业和自然人的意愿。还得把副中心这盘棋,和北京城六区减少常住人口这盘棋、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棋,都放在一起考量。它们相互咬合,其实是一个整体任务。

处理好*府与市场的关系让这盘棋“不留历史遗憾”

通州一旦被确定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对这个区域进行工业管控、房地产限购、户口管控等,都是早晚的事,也是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做法,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值得公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