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王云涛医师的临床记录,探讨了过敏性鼻炎与经络脏腑相关的病因病机,对于鼻炎的治疗方案上下求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珍贵。
王云涛医师:胥师弟子,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常针药并用,对中药外治疗法颇有心得。擅长妇儿、男科、及皮肤病的治疗。
正文
过敏性鼻炎困扰着很多人,我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患者说每天早晨起来先打十几个喷嚏,外出容易打喷嚏,有的患者鼻子痒、喷嚏、清鼻涕不断,眼内角痒的厉害,严重影响生活。对于这类患者,我根据病情处以方药,很快患者的不适就缓解了。如果患者遵医嘱,注意饮食禁忌,一般很少复发,但是如果不注意饮食禁忌,很容易就复发了。下面说说我对过敏性鼻炎的粗浅认识。
1跟诊张太溪。
张太溪,中医圈内人应该都知道。张老先生是我国针灸界的重要人物。其本名不叫张太溪,因临床善用太溪穴而称为张太溪。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期间,学校图书馆的邱浩老师介绍我到北京西站附近的一个中医诊所跟诊张太溪老师,因名额有限,只能跟诊上午半天,但这半天也是很难得的。张老师不苟言笑,十分严谨。患者进门先躺在床上,张老师先摸脚脖子(太溪脉),这让我吃了一惊,没见过这么看病的。有一次老师摸完太溪脉,让我摸,由于我没摸过太溪脉,所以很久都没有摸到,并说“我怎么摸不到?”等患者出了诊室。张老师对我大骂,说当着患者的面,怎么能说摸不到脉?你知道这会对患者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吗?我当时只是一个学生,未涉临床,所以感到十分惭愧。不过,这一骂,骂的我特别精神,对于很多患者的取穴、针法现在还记得,所以,记下了一个鼻塞患者的针刺效果。这个患者说鼻塞好几天了,特别难受。张老师在脚的第二三趾之间扎了两三下,说:“用鼻子呼吸试试。”患者说:“通了。”我当时感到很困惑,鼻塞不通,扎脚,扎两三下,没有5秒钟,竟然鼻子通气了。后来才知道,张老师扎的是内庭穴,属于胃经。这段经历,为我研究过敏性鼻炎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2刮鼻疗法治疗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的一种,在国内发病率11%左右,由此可知,鼻炎的发病率就更高了。我母亲就患有普通性鼻炎,我姐姐也患有鼻炎。我上学期间,给我姐姐开了几个方子,把鼻炎治好了。而我母亲一直不同意让我给她治疗,因为她认为我治不好。人就是这样,最不相信自己最亲的人的技术。她一直认为中医没前途,治不了病。我的小孩出生后,母亲来北京给我带小孩,无意中说起她鼻炎的事情,说:“以前鼻子老不舒服,后来一个人告诉她每天刮鼻子两边管用,我没事就按按鼻子两边,现在鼻子好多了。”其实刮鼻疗法治疗鼻炎我在《临证碎金录》里看过,在临床也经常告诉患者做,没想到我母亲因为“别人”告诉她有效,她也做了,而且真的有效。
我妈说她无论去哪里,都要带上“滴鼻子水”,否则晚上鼻塞的睡不着觉。这种不是过敏性鼻炎而是普通性鼻炎。我向同学要了一个方子,做成鼻炎膏,我妈用了五次就好了。这是后话,以后有另外文章介绍。
3过敏煎与过敏性鼻炎
谈到过敏煎,估计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子很有名。医院中医科主任祝谌予创制,堪称当代经方,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效果突出,其组成有:银柴胡、乌梅、五味子、防风,针对不同过敏有不同的加味。当初我看到此方,如获至宝,认为一切过敏性疾病都可以搞定了。后来我发现此方仅仅是一个基础方,临床应用要灵活加味。我刚上临床时,用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没有取得疗效,后来因为效果不显就没再使用。现在想来应该是我对加味没有搞懂。后来又因为找到了快速解决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所以就没再回头去研究该方。
4伏邪与发病
中医有一个伏邪理论,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伏气为病,谓非时有暴寒而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虽不病,旬月乃发。”这种学说被后世很多医家攻击耻笑。有人认为,伤风,难道风藏到皮肤低下吗?其实,《内经》是对的,很多浅陋的后世医家是错的。打个比方,长期住在阴冷地下室的人,容易关节不好,患风湿性关节炎,这种患者能准确预报2天后的雨。正是因为长期的寒湿导致关节经脉阻塞不通,气血通道受到影响,局部水液沉积,关节出现病变,一旦外界气候有常人还感觉不到的阴冷潮湿影响,这类患者就感觉到了。我们可以认为,地下室的长期寒湿之邪影响关节,关节内部气血不畅,内生寒湿,沉积到局部,是伏邪,当外界气候不利时,则发病。同样的例子还有,例如后背长时间吹空调后,后背冷痛,如果天气暖和时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有轻微的冷风一吹后背,后背立即不舒服,自己比别人敏感的多。有个典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与伏邪很相似。
过敏性鼻炎,与这个伏邪有点类似。几乎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是过敏性鼻炎了,大多是后天饮食、起居、穿着不当,被邪气干扰了鼻部气血,导致内生邪气,伏藏在鼻部,当外界环境不利,马上发病。大家可以想想,过敏性鼻炎是不是一天到晚24小时没完没了?不是的,按季节说的话,可能春秋季多发;按一天讲的话,可能早晨、傍晚多发;按照不定时发病说的话,可能从温暖的房间到很冷的空调房时多发;有可能吃辣椒、冷饮后发病。所以过敏性鼻炎,一般有一个外界环境的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你鼻部经脉气血完全正常,那么不会出现过敏性鼻炎反应,一定是先有鼻部问题,再被外界环境诱发。所以,过敏性鼻炎应该是以前不良生活方式或某种因素导致的邪气伏藏在鼻部。
5经病与脏腑病
中医认为人生病是有层次的,就外部邪气来说,一般邪气先伤皮肤孙络,可以理解为风寒吹皮肤,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毛孔收缩等,这是最浅的一层。就是《扁鹊见蔡桓公》的“君有疾在腠理”。如果没治好,则入经络,经络还在体表浅层。也就是“君之病在肌肤。”如果还没治好,则病随经络入腑,腑是胃、小肠、大肠、膀胱、胆、膀胱等六个,所以叫六腑,这个层次是“君之病在肠胃。”一般疾病在孙络、经脉、六腑,治疗起来比较容易,也就是“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但是如果疾病超过了六腑的层次,入藏、髓,那么“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过敏性鼻炎在那个层次呢?首先,肯定在经络的层次。因为经络在体表,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外界环境有变化,经络最先反应。过敏性鼻炎一般多为外界环境诱发,所以过敏性鼻炎有经络层次的病。第二,过敏性鼻炎有六腑层次的病。我有些患者服药治好过敏性鼻炎后,因为吃冰镇西瓜、冰镇啤酒而复发。饮食不慎伤胃。所以,过敏性鼻炎有六腑层次的病。第三,过敏性鼻炎有五脏层次的病。因为中医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有小孩的家长下次注意看一下自己的小孩,如果小孩一口气喝了半瓶冰镇汽水,那第一反应肯定是,咳嗽两声,这个叫“寒饮射肺”。也就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肺开窍于鼻。当喝了冰镇啤酒,吃了冰镇西瓜后,这些寒气藏在“饮”里,随着饮的运行通道,由胃入肺,所以容易咳嗽,过敏性鼻炎发作。
那么过敏性鼻炎在哪条经,哪个腑呢?前面我写了,针刺内庭治疗鼻塞、刮鼻疗法治疗鼻炎,喝了冰镇啤酒后过敏性鼻炎复发,吃了辣椒后过敏性鼻炎复发。那么,啤酒喝到哪里了,辣椒吃到哪个腑了呢?我们看下图: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上交額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胃腑的经脉就起于鼻子,在鼻子两边通过,还交会到了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鼻子难受,眼睛也难受的原因。因为足阳明之脉“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由此可见,过敏性鼻炎的层次:经络层在胃经,波及足太阳膀胱经;六腑层次在胃;五脏层次在肺。另外,胃者肾之关也;“嚏”属于肾,久病及肾,所以该病最深层次在肾。当然了有人说,督脉也有问题,我不否认,但是主要病变层次部位还是胃脉、膀胱脉、胃腑、肺脏、肾脏。
6鼽(qiu)嚏
过敏性鼻炎不是一个现代病,古代就有了,《礼记·月令》:“季秋行下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民,民多鼽嚏。”这描述的就是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而在《灵枢·经脉第十》里描述的十二经脉发病名称里,共五处记载了“鼽”,分别是:“大肠手阳明之脉,……病者,目*,口干,鼽衄;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膀胱足太阳之脉,……项痛,目*、泪出,鼽衄;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可以看到,鼽的经脉部分涉及经脉有:大肠经脉、胃经脉、膀胱经脉,还有一个膀胱经脉的络脉。大肠与胃的经脉交会于鼻子,所以胃经脉的鼻部问题与大肠经脉的鼻部基本类似。
7晒散方与过敏性鼻炎
啰哩啰嗦写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写出我对过敏性鼻炎的思考历程,有了以上的基础,再说下面的治疗就好理解了。
有一次我们大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