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检验资格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篇第5章 [复制链接]

1#

刘国生

湖北医院

第5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

?考纲要求

①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②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

?复习要点

一、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一)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1.粒细胞系统:随着粒细胞系统的发育,胞核的形态由圆形到有凹陷到分叶,常染色质逐渐减少,异染色质逐渐增多,核仁从有到无。胞质中核糖体由多到少,粗面内质网原粒细胞较少,早幼粒细胞增多,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又减少,线粒体逐渐减少,高尔基复合体在原粒细胞较小,发育差,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中发育良好,晚幼粒及以下各阶段高尔基复合体少,处于不活跃状态,胞质中随细胞发育逐渐出现糖原颗粒。在早幼粒细胞中可见非特异性颗粒,至中幼粒细胞可见中性颗粒、嗜酸颗粒及嗜碱颗粒。2.红细胞系统:随着红细胞系统的发育,胞核由大到小,最后排出细胞外,异染色质逐渐增多,核仁从有到无。胞质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逐渐减少,血红蛋白逐渐增多,胞质中常有吞饮泡。3.单核细胞系统:随着单核细胞系统的发育,胞核由圆形、卵圆形到不规则形,有凹陷,核仁从有到无。胞质中逐渐出现颗粒,形态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或杆状,随细胞成熟颗粒增多,,变小。核糖体丰富,粗面内质网逐渐增多,高尔基复合体逐渐发育成熟。4.巨核细胞系统:随着巨核细胞系统的发育,胞核由圆形、椭圆形到不规则形并分叶,异染色质逐渐增多。胞质内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由多到少,线粒体小呈圆形。糖原及颗粒逐渐增多,在胞质中逐渐出现分界膜系统,扩展到整个细胞质。5.淋巴细胞系统:随着淋巴细胞系统的发育,胞核中异染色质逐渐增多。胞质少,核糖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少而分散,线粒体较少,高尔基复合体发育差。(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1.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表面光滑,中心凹陷。2.粒细胞:外形呈圆形、椭圆形或阿米巴样,表面有皱膜,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有一些球形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短棒状结构。3.单核细胞:呈阿米巴样,表面皱膜宽长,其间有少数长绒毛。4.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圆形,较小,表面光滑或带有少数皱纹或球状突起;B淋巴细胞圆形,稍大,表面有许多微绒毛。5.血小板:血小板为盘状,表面光滑,血小板管道系统的外在开口呈锯齿样结构。二、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一)病理性红细胞检查★1.幼红细胞①缺铁性贫血,红细胞胞质内缺乏游离铁蛋白,无铁小体,吞饮泡内也无铁蛋白。②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线粒体的基质内有铁质沉着,核周常见环形铁粒沉着,胞质内含铁蛋白的吞饮小泡,铁小体也较正常增多。2.红细胞①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肝脏疾病和肿瘤性疾病。②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伴球形红细胞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③椭圆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恶性贫血、白血病、严重缺铁性贫血等。④靶形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⑤棘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J3脂蛋白缺乏症、脾切除后及慢性肝病。⑥刺状红细胞,见于尿*症、胃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新生儿肝病等。⑦裂红细胞,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⑧汨滴形红细胞,可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癌转移等。(二)白血病细胞的鉴别(见表2-7)★?考题回顾与同步练习

下列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表面没有微绒毛的是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中幼粒细胞

C:嗜酸分叶核粒细胞

D:嗜碱分叶核粒细胞

E:中性中幼粒细胞

刺状红细胞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骨髓纤维化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尿*症

参考答案:1:E2:E

职称考试|医学科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