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来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库尔特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工作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p>
1.放大:细胞通过小孔时所产生的脉冲传导微弱,难以直接触发计数电路,必须经电子放大器把信号放大。
2.阈值调节: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参考电平大小,使计数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3.甄别:各种微粒通过微孔时均可产生讯号、讯号电平(脉冲幅度)与微粒子大小成正比,所以甄别就是根据阈值调节器提供的参考电平,把低于参考电平的假讯号去掉,以提高准确性。
4.整形:经放大和甄别的波形不一致,须经过整形器调整为形状一致标准的平顶波后才能触发电路,送入计数系统。
5.计数得出结果。
细胞直方图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对细胞直方图的分析。血液分析仪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这些用以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仪器在35-fl的范围内分析红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
显示范围为25-fl。正常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fl范围内,从红细胞直方图上看好似两侧对称正态分布曲线。
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曲线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MCV:66.2fl,RDW:23.9%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直方图:曲线峰左移,峰底变窄,显示小细胞均一性。MCV:71.9fl,RDW:13.3%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曲线峰左移,可呈“双峰”形,峰底明显变宽。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有效,在三周左右时也可出现类似的“双峰”状图形,但峰底更宽。MCV:73.6fl,RDW:22.8%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直方图:治疗前的直方图曲线峰变低、右移,峰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直方图特征。经叶酸或B12治疗后,正常红细胞群逐步释放进入外周血,而病理性红细胞并未完全消亡,检测的红细胞直方图可呈“双峰”形,说明治疗有效。MCV:.2fl,RDW:24.2%
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曲线峰变低,其它特点与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一致。MCV:91.3fl,RDW:13.0%。
RDW的临床应用
1.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由于Hb合成障碍,两者均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RDW增高,后者大多数(88%)病例RDW正常。
2.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绝大多数(96%)IDA时RDW均增高,MCV尚处于正常时,RDW增高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当MCV减低时,RDW增高更明显。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先增高,随着正常红细胞的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RDW逐渐降至参考范围。
3.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RDW特征
常见原因或疾病
小细胞均一性
MCV减少,RDW正常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继发性贫血等
小细胞不均一性
MCV减少,RDW增高
缺铁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H病等
大细胞均一性
MCV增大,RDW正常
MDS、部分再障、部分肝病性贫血、某些肾病性贫血等
大细胞不均一性
MCV、RDW均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肝病性贫血等
血小板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在2~30fl范围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主要集中在于2~20fl范围内,一般在25~30fl之间的某一点与横坐标重合,直方图是一条呈对数正态分布的光滑曲线。
大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峰右侧右移,在大于30fl的某一点与横坐标重合,MPV明显增高。如果血小板数减低,可见于ITP及体外循环时;如果血小板数升高,见于脾切除术后。如果血小板数正常,可见于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小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峰右侧左移,在小于20fl的某一点与横坐标重合,MPV值明显减低。如果血小板数减低,可见于AIDS病*感染和脾亢等;如果血小板数正常,可见于慢性再障;如果血小板数升高,可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聚集的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峰变低,如果以20个的血小板聚集为主,曲线峰右侧抬高呈拖尾状,不与横坐标重合;如果以20个的血小板聚集为主,则曲线峰变低、变平,右侧抬高不明显。此时,在白细胞直方图的35fl处有一个小峰。见于标本采集不当或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等。
小红细胞干扰的血小板直方图:在曲线峰的右侧抬起并上扬,不与横坐标重合。可见于IDA或发生溶血的标本。
白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在35~fl的范围内分析白细胞。根据正常白细胞在溶血剂作用后体积的大小,在直方图上从左至右可确认其相应的三个细胞群。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减低:粒细胞峰明显变大,淋巴细胞峰明显变小。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时,如果中性粒细胞发生中*性改变,粒细胞峰可向左移动或向右延伸。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或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粒细胞峰明显变小,淋巴细胞峰明显变大。
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在单个核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程度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仪器显示的“MO”或“MID”增高仅表示可能是单核细胞增高,也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或幼稚细胞等,因此,必须涂片染色后经显微镜确认。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在单个核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也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程度有关。注意事项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相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淋巴细胞峰向单个核细胞区扩展变宽,其程度与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低有关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常以单个核细胞峰增高为主,并向淋巴细胞区和粒细胞区扩展。其异常峰的高低及扩展的程度与原始及幼稚细胞的比例高低有关。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与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时相似,但淋巴细胞峰底略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多区异常,为形状单一而分布广泛的图形,淋巴细胞峰可有可无,随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大小而异。
各种干扰因素引起的白细胞直方图变化
白细胞计数时先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破坏,保留的“膜包核”状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变化情况一般有以下三种:
1.某些贫血的病理红细胞及新生儿红细胞对溶血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使之不溶解或不完全
溶解;
2.有核红细胞;
3.血小板聚集成团,这些均可误计数为白细胞等,此时白细胞直方图也可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当实验结果出现这些图形时,提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群结果均不准确,需要复查。
聚集的血小板干扰
不完全溶解的红细胞干扰
巨大血小板干扰
冷球蛋白干扰
图形和报警提示相同、细胞不同的白细胞直方图变化
异型淋巴细胞(Ⅰ、Ⅱ型)22%
非典型淋巴细胞(核分叶和浆空泡)13%、中晚幼粒10%
细胞相同、图形和报警提示不同的白细胞直方图变化
A.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0%)
B.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4%)
C.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8%)
今天检验君分享的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各位检验同仁,大家有什么问题的需求,随时可以向检验君反馈!
作者:何东晓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邮箱:xiaohao
ganhaohuo.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